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6年第二期
 
纪晓岚故里的弄潮人
 
------记河北省人大代表张振忠
作者:曲直 一苇

  在古城沧州笔者听闻大才子纪晓岚的故里沧县崔尔庄出现了一位枣乡人的好“村官”——张振忠。据说在一夜之间,群众请张振忠出任本村党支部书记的标语从东村一直贴到镇政府,足有几公里长。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我立即前往采访这位传奇人物。他是一位淳厚勤善的农民,一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企业家,但从他的言谈举止和创业经历,都从骨子里透出一股经商的风范,使我感受到此人从他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洒下第一滴汗珠,从他在盐碱地上栽下第一棵小枣树,就已经把创业的信心和誓言写在了这块土地上。
  沧县崔尔庄是小枣特产区,农民大都靠着小枣养家。但自1995年小枣价格呈下降趋势,小枣无处销售,枣农甚至想到了刨树。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浪,不仅使张振忠成长为一个有着崇高境界的党的基层干部,也使他成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成熟的企业家。经过多方招资筹款,排除种种困难和阻力,他们建成了占地202亩,固定资产3500万元的大型红枣批发市场,张振忠也成为市场当家人。在他的领导下,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一个高效、便捷、优质的管理、服务组织,创造出良好的交易环境,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目前该市场已成为一座集网上交易、电子汇兑、饮食住宿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市场总交易量达到7.5亿公斤;总交易额达到25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红枣专业批发市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张振忠对这句话体会的更为深刻。
  创业伊始,他遇到了第一道难题迁坟。让枣农们移走在这200亩地上先后种下的3000多棵枣树。但这里还有152座坟墓。迁坟在农村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那是祖辈们看过风水之后给自己选定的安身之处。子孙们认为,随便迁坟那是大逆不道,天地难容。但为了发展经济,张振忠和“两委”成员分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决定移走1棵树补偿60元,迁走1座坟补偿100元。张振忠说:“当时我认为,在战争年代无数革命战士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牺牲在战场上,别说埋个坟,有的连尸骨都找不到。只要我们把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是会理解的。”3个月,村里的九位干部走东家串西家,苦口婆心。迁坟移树时,帮助开坟、运棺、安葬。152座坟墓全部迁走了;3000多棵枣树全部移植了;一个占地200亩、总投资1500元的红枣交易市场规划落实了。
  第二道难题是投资。资金从哪里来?新的难题又摆在了张振忠的面前。张振忠说:“党员干部不就是为群众解难题的吗!否则,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到银行借款,其次发动村民带资入场,村里负责提供场地,村民自建门市经营。这项决定作出后,大家喜笑颜开,纷纷投资,很快建成了第一期工程,钢瓦结构交易大棚达1.2万平方米,门市300间。跟进建设的第二期工程,交易大棚又扩大了1200平方米,场内路面全部硬化,水、电、餐饮、电话、电脑、传真等各项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到2004年,这个交易市场的红枣交易量已达到5?郾8亿公斤,交易额达21?郾66亿元,客商遍布20多个省市。同时,市场周围带动起专业配货站7个、纸箱厂14个、车辆修配站10个、饮食服务业300多家、红枣加工摊点500余家,安置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年收入增加近10个亿。
  红枣市场这一枣业龙头的建立,使销售市场不断拓宽,在稳定我国南方市场的基础上,已进入东北和西北市场,彻底解决了沧县30余万枣农的卖枣难问题,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小枣的市场价格。在红枣集中产区,人均枣收入超过4000元,高的达到8000元以上,实现了“万亩枣树富一乡、千亩枣树富一庄、人均百株枣树奔小康”的目标。其次红枣市场的建立,带动了造纸、服务、包装、运输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市场为依托,建起了配货站16个,饮食服务摊点350多家,包装厂17个,枣果加工厂、晾晒场达500多家,每年有3万劳动大军参与红枣加工生产,彻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带动了一大批经纪人,拉动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张振忠也被人们誉为远近闻名的“小枣大王”。
  东村的条件好了,村民们富了,张振忠对全体村干部说:“我们应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尤其是我们党员更应清正廉洁,做‘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张振忠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信息时代的商海中拼搏,他深深体会到知识就是财富。他想兴建全镇第一所村办幼儿园,这一想法确实好,可在那个时期,村里连买蜡烛的钱都没有,哪里还有钱建幼儿园?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组织“两委”人员带头捐款,自己先掏出2000元钱,其他的村干部有的拿1000元,有的拿500元。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被感动了,30元、50元……纷纷捐款,仅3天时间就收到捐款5.3万元。很快一座漂亮的幼儿园建成了,还择优聘请了5名专业学校毕业的幼师。看到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张振忠笑了。
  他当党支部书记10年,不吃请,不打麻将,不洗桑拿,不进舞厅,不在村里报销电话费、手机费,自己的车供集体使用,油钱和维修费全花自己的。至今,他的办公室里用的还是吊扇,办公桌、办公椅是村民送的。张振忠要求,一切政务、财务全部阳光操作,村里每一笔开支等有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都拿到由73名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议政会上讨论决定。
  10年拼搏,10年汗水。在张振忠和他带领的“两委”班子成员的努力下,东村已有固定资产3500多万元,集体年收入280多万元。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飞跃。投资40多万元硬化了村内街道;投资50多万元进行了低压线路改造,路旁和重要建筑都安装了照明灯和霓虹灯;投资110万元打了6眼深机井,使严重缺水的东村全部实现了水浇地,而且村民免费使用自来水;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青年科技活动室和议政室,备有各种图书、学习资料、报刊、健身器材。尤其是村议政室的建设,从装修布置、活动内容,到村民代表每年农历初二雷打不动参政议政的那份激情,真令人赞叹不已。
  从一个穷村,到成为沧州市“四小龙”;从一个“乱窝子”,到沧县与献县交界的安全祥合之地;从一个“盐嘎巴”,到中国最大的红枣交易市场;从一个“瘫班子”,到形成团结坚强的战斗集体。张振忠的政绩、理念,以及与百姓血浓于水的光辉历程,无不深刻而具体地体现出他对实践“三个代表”伟大思想所作的努力。
  2005年初,张振忠带着全市670万人民的心声,风尘仆仆地走进了河北会堂,参加一年一度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人大代表一道,共谋全省发展大计。会议期间,他应邀参加了服务“三农”专题讨论会。他事先作了充分的书面发言准备,可一到发言时便按捺不住激情抛开讲稿,用一个地道朴实的农民企业家的言语阐述了他的观点:“各政府部门对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帮扶工作应做到缺什么,帮什么,需要什么,给予什么”;“农村贷款难,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对于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应实施标准化并有组织性,实行操作分工,发挥机构改革的作用,发展‘集体农庄'的趋势”;“创建并培育龙头企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大农专院校的毕业生思想过于清高,不能接受目前恶劣的农村生活环境和工作待遇。因此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高薪聘请专业人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指导到田间,服务到农户,科技向前移”。他一口气提出六个重要问题,谈满了规定时间,尽到了人大代表的职责。张振忠的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张振忠身体力行,他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村里成立了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议会组织,由威望高的党员、群众代表共73人组成。凡是村里的重大事情,都要提交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商量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通过民主议政,统一了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了全村群众的发展合力,完善了领导班子的决策,先后完成了建红枣批发市场、修路、办幼儿园等加快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的大事,协调保证了307公路、500KV变电站等国家工程在东村境内的顺利建设,同时也在村民中树立了两委班子的威望。在笔者离开崔尔庄的路上,亲眼目睹了一排排、一道道大枣交易市场,车已驶出沧州界很远了,可依然能看到全国各地客商往来的繁荣情景。张振忠带领崔尔庄东村人,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朝着文明、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迈进的身影犹在眼前。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