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6年第八期
 
代课教师即将走进历史
 
作者:魏 东 德 萍

  在东方这个文明古国,教师是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组成却变得复杂,比如:公办教师、民办教师、支边助教教师、代课教师,其中代课教师又有“临时代课”和“长期代课”之分。不管把教师分为几个等级,但他们都从事着同一项“希望工程”,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可是,3月27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声代课教师“清退令”,把这个长期工作在边远贫困乡村的、几乎被都市人忘却的“弱势群体”一下子推向改革浪尖,引起举国关注。

几十万代课教师面临下岗

  3月2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说,2005年,中国的中小学代课教师有44.8万人,分布在农村公办中小学的大约有30万人,约占全国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9%,通过几年的清退工作,将要把44.8万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对于素质比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教师公开招聘,以此来解决少数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不足问题。
  据了解,在1999年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代课教师180万之众,加上110多万民办教师,总数占到整个教师队伍的1/3,后来通过连续几年的民转公、临(代课)考民和清退等,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而没能转成公办的教师则全部列入代课教师。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各地将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措施,确保农村学校合格教师需求,进一步加快清退代课教师工作。不过教育部重申,清退工作没有时间表,为解决所有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空间和时间。

“清退”代课教师们有话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部的“清退令”一出,全国上下广为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特别是身处漩涡中的代课教师们,他们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更引人注目。笔者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部分代课教师的意见,现归纳如下:
  1、我们的劳动关系符不符合新劳动法规定?去年新修订的《劳动法》中对于我们这些“事实工作关系”做了明确规定,只要“有按月领取的工资表”就作为确定劳动关系的依据,“一年以上的”就应按国家政策规定办理养老、医保等。我们中代课时间最长的47年,一般都在20年左右。现在一声令下,手一挥,说不要就不要了,连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都不如,《劳动法》管不管用,谁为我们40多万人讲话,谁帮我们维权?
  2、从教多年缺乏一技之长如何再就业?在44.8万代课教师中,从教10年以下的仅占三成,5年以下的不到3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由于从教多年,除了教书以外缺乏一技之长,再加上年岁已高,很难再去重新就业。维持一家生计成为代课教师们最为揪心的大事。希望能享受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待遇,或者参照农村低保户标准给予补贴,为一些人员自谋职业再留下3年过渡期。
  3、国家应该给予适当经济补偿。这是代课教师们惟一的希望。他们说,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经济补偿,事业单位解聘也有经济补偿,代课教师清退也应该给予补偿。究竟是从教一年补发一个月工资,还是按从教年限给予一次性补偿,外加一次性安置费,或者享受城镇下岗人员领取失业金政策,总之要有个说法。
  4、青春年华无私奉献了,年老生活没有着落了。清退令让从教30年以上,年过半百的代课教师,感到非常寒心。他们说,我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无私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现在年纪大了却被一脚踹开。
  5、拖欠的工资谁给我们补发?湖南、贵州、安徽、宁夏等地的农村代课教师说,近两年,代课的学校拖欠了不少代课工资,每年仅在过年的时候领点钱,其余都打条子欠着。最多的一位代课教师手里篡着10多张欠条,欠款超过1万元。这些被欠工资的代课教师,害怕手中欠条成为废纸一张,拖欠的工资能否一次性补发成了这些人最大的心病。
  6、边远山区公办教师不愿来,孩子读不读书?在老少边穷山区和部分农村地区的农家子弟,尽管过去教学条件差,但由于有了那些愿与孩子们同甘共苦的代课教师,他们还能有书读,有的所谓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或者一个班里有几个年级混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如果代课教师下岗,山区的孩子们可能就“下课”。

代课教师能退出三尺讲台吗?

  在我国代课教师可是个特殊的职业,他们不仅填补着欠发达农村地区教师的空缺,而且也承载着教书育人振兴民族的希望,尽管岗位和职业很高尚,但目前仍是中国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正如甘肃省渭源县委副书记李迎新在《甘肃日报》上发表的调查报告所叙述的情况一样,默默无闻的代课教师被灯红酒绿的盛景掩盖了、遗忘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统计报告说,中国用仅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承担着占世界19.81%的义务教育任务。可以说,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12%,总体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代课教师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最边远和贫困山区里共有10多万教学点,85%的教学任务是由各类代课教师完成的,从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里,从这些山村共走出几万名大学生,使上百万名山村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贫困山村文盲率降低40多个百分点,使35岁以下8岁以上年龄的人口接受教育年限增加5到9年,文化层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培养新时代农民奠定了文化基础,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面对教育部清退新政,那些长年累月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代课教师们,他们只能认命。可是最近记者随有关部门在江苏省苏北地区调查时发现,代课教师能否顺利清退却让人感到担忧。苏北某县拥有百万人口,是江苏沿海欠发达地区,和西部相比,就是发达地区,公办教师工资一般每月都在1400元到2200元之间,还有各种福利和其他补助。我们对幼儿园到高中教师队伍进行了调查,该县教师大约6000人,除了幼儿园的幼师有860多人是临时聘用外,其余97.6%是公办教师,还有2.4%是代课教师。按照经济基础和教学条件以及师资配置,在这类地区是不该再有代课教师存在的,可不尽然,在乡镇和农村小学里却有不少代课教师的身影,他们也是7年前改革遗留下来的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偏偏是在1999年以后才走上讲台的,是由公办教师身份置换来的“新的代课教师”,怎么个置换法呢?就是有的公办教师被民办学校用高薪聘用,当地教育部门又不放行,于是找人代课,代课工资由公办教师每月从自己工资里拿出400元,乡镇教育办再拿100元至200元给代课教师;有的公办教师有门路要经商、办厂或者家里子女在外从事赚大钱的行当,缺少人手,于是也从自己工资中每月拿出钱来找人代课;这种占着岗位拿着钱却不教书,用金钱置换了身份,转嫁了责任的现象,在苏北地区非常普遍,在全国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造成3个连锁反应,带来恶性循环。一是该教书的不教书,占着教师编制,拿着纳税人的钱吃“干饭”;二是吃了五谷想六谷,拿着全额工资不知足,纷纷跳槽或出走,另寻高就,另谋高财;三是由于优质师资向城镇流动,农村小学找代课教师应付,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为制造教育不公平,逼着人们去择校。因此,有条件或经济稍好的家庭,情愿花高额择校费也要把子女送进城镇中小学读书,从而形成农村中小学生源枯竭,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公平的矛盾。如果从这层意思上分析的话,农村中一批册上无其名却有其实的代课教师就不是教育部所指的清退人员了,因为县乡(镇)教育部门根本没有上报,年报上看到还是只拿钱不教书、占着编制已“下岗”的公办教师名单。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说:这是新的教育腐败。然而许多人却在思考:在我国教师力量还不足的情况下,是谁把大量的优质教师置换出来的?白白浪费了人才,坑害农家子弟,对于这种做法,基层教育主管部门持默许态度,他们反而喜欢聘用代课教师,原因是工资低。
  公办教师不愿去的贫穷艰苦地方由代课教师任教,而公办教师愿呆的地方却再招代课教师教书,这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怪现象,一纸清退令能够改变它吗?代课教师真能走进历史吗?人们拭目以待。
  (数据可靠,文责自负)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