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6年第八期
 
“漂亮妈妈”办起儿童村 母爱阳光温暖孤儿心
 
作者:汶 桐

  她是一名美丽的、很有发展前途的白领,却毅然辞掉工作,办起了儿童村。代养起服刑人员无人看管的孩子,给他们母亲般的爱和家的温暖,并教会了他们怎样认识社会,怎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三年来,她冷落了丈夫和儿子,却得到了16个孩子亲切的呼唤……

创建儿童村,只为流浪孩子那期盼的眼神

  1968年10月5日,潘芏出生在吉林市通化县一个普通的家庭,大学毕业后,她走进一家大型企业,25岁时与一家大型企业驻吉林办事处负责人、年轻的经理谷海峰结婚,第二年她们的儿子谷群枭来到世上。
  1996年,28岁的潘芏凭借自己的才能,当上了人力资源部的经理。
  2003年6月中旬的一天,潘芏像个孩子似的和儿子在地板上玩耍,这时,电视机里—个画面吸引住了她的目光:一个满脸污垢、穿着破烂衣服、7岁左右的男孩子蹲在垃圾箱旁,翻动着垃圾,捡拾着食物往嘴里塞……
  画外音解说:“……小男孩的父亲在服刑,母亲抛弃了他,没有亲人愿意收留他……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个服刑人员的孩子,都面临着这样不幸的命运……”
  几天里,潘芏都无法摆脱那个无助的眼神:“这样的经历必然会使孩子产生自卑、仇恨的心理,影响到他的将来。何况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很有可能被坏人利用,成为危害社会的人……”
  2003年7月中旬,在一次聚会上,潘芏把自己的担忧对一个叫金宏伟的朋友说了:“……我认为这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我想去做。”他也看到了电视节目,和她有同样的看法。
  43岁的金宏伟是一家企业的部门负责人,两人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建一座类似爱心之家的机构,接纳这些孩子。
  2003年9月初,潘芏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金宏伟也辞去了职务,俩人着手爱心之家的筹建工作。这时,一个叫杨梅的女大学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经考察后把地址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气候相对温和的大连市。

巧设计打开心结,让顽固的“石头”忘记仇恨

  2003年10月5日,金宏伟、潘芏和杨梅三人共投资5万元,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双台村,租下二层小楼,开办了代养服刑人员无人看管子女的“爱在海边”儿童村。
  儿童村属于非盈利机构,没有法规可循,申请的许可一直没有得到批准,自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但潘芏并没有灰心,她坚信:“总有一天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国家的认可。”
  潘芏开始走访辽宁省内各所监狱,调查结果让她担忧:“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在服刑,他(她)的配偶多数都是离婚后再婚,孩子多数在新的家庭中当‘小保姆'和受到虐待……”潘芏陆续接来符合代养条件的孩子。
  2003年11月初,潘芏去庄河农村,接来一个已经流浪了2年,7岁大的男孩,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头”。
  潘芏了解到:在“石头”5岁时,父亲进了监狱。“石头”的脑后有一个馒头大的伤口,已经溃烂,往外淌着脓血。潘芏问他原因,他满脸怒气地把头扭到一边,一言不发。吃饭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石头”却蹲在墙角。
  潘芏走上前去拉起“石头”的手,他用力甩开她的手,眼里露出仇恨的目光。她只好把饭菜递到他的手里,赶紧走开。看着“石头”把饭菜倒在一起,蹲在地上用手把饭菜抓起来送进嘴里,狼吞虎咽的样子,潘芏心疼地问他原因。
  “石头”瞪起眼睛大声回答:“我一直都用一个碗吃饭,没人敢管我,你也少管我!”她感到心酸:“流浪使孩子改变了他的正常生活,连起码的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了。”
  再到吃饭的时候,潘芏拿来一个小凳子:“你试试把碗放在上面,会舒服一些。”“石头”犹豫了一会后,慢慢把饭碗放到了小凳子上。
  潘芏发动儿童村的其他孩子接近“石头”,“石头”很快就和这些小朋友玩到了一起。一周后,“石头”小声对潘芏说:“我不想一个人吃饭了,我想和小朋友坐在一起吃饭。”他终于融进了小朋友中间,人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2004年11月14日,“爱在海边”儿童村的创办者金宏伟突然患病,回家静养。潘芏挑起了儿童村的重担,陆续又有孩子来到儿童村。但潘芏最关心的还是石头。
  潘芏问起“石头”头上的伤口时,他双拳握得紧紧的:“在家时,比我大的孩子骂我,我就和他们打架,他们用砖头打我的头,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恨那些抓走我爸爸的警察,更恨那些欺负我的人,我疼也不哭,我要记住他们,等我长大了,—定要杀了他们和警察……”
  潘芏不敢相信,8岁大的孩子心里竟然有如此深的仇恨,如果任其下去,他将会是一个新的“罪犯”。
  第二天,潘芏看到“石头”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她走到石头身旁蹲下:“孩子,潘妈妈问你,你做错了事,是不是要检讨?”“石头”点着头:“我上次打了海夏(一个代养的5岁女孩),杨妈妈(孩子对杨梅的称呼)让我写了检讨书,还让我反省了呢!”
  潘芏握着他的手:“你做错了事,由杨妈妈来管。要是大人做错了事,就要警察叔叔来管,你爸爸做错了事,警察管他是保护受害人。要是海冬和海娃(两个代养的已经上初中的孩子)打你,我和杨妈妈不管,你是不是也会委屈?”
  “石头”点了点头:“潘妈妈,我知道了,我爸爸欺负了人,让警察带走,去写检讨和反省了,等他改好了就能回家了,对吗?”潘芏把石头拥入怀里:“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潘妈妈为你感到高兴。”
  “石头”欢天喜地地跑出去:“爸爸写完检讨就会来接我啦!”潘芏长长出了口气:“终于解开了孩子的心结,他不再会因为仇恨而压抑地活着了。”

体贴关爱摆脱噩梦,学会行走海边欢度“泼水节”

  2005年3月,一个叫海燕的8岁女孩住进了儿童村,她不敢正眼看人,听到大一点的声音浑身就直哆嗦,一直躲避着大家,问她话,她也不回答。
  潘芏看出海燕心理有问题,把她从女生宿舍带到自己的房里一起睡,想通过“亲密”接触了解她自闭的原因。
  夜里,潘芏听到海燕大声惊呼:“不要杀我妈妈……”潘芏感到吃惊,赶紧喊醒海燕问她原因,海燕淌着眼泪就是不说话。
  潘芏把惊恐中的海燕搂进怀里:“孩子!别怕,发生了什么事,告诉潘妈妈好吗?”海燕依偎在潘芏的怀里,双手紧紧搂着她,声音颤抖地说出了原由。
  原来,海燕近在咫尺地目睹了父亲残忍地一刀一刀劈倒妈妈,妈妈拼死挣扎着抱住了父亲的腿,喊着让海燕快跑,海燕才回过神来,擦了一把溅在脸上的血迹,跑出了家门……
  海燕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母亲满脸是血的场面,她哭着把头扎到潘芏的胸前:“我……怕……”
  潘芏抚摸着海燕的头安慰道:“孩子,不怕!潘妈妈会保护你的。”潘芏抱着海燕渐渐睡去。
  从此,潘芏每晚都把海燕叫到自己的床上:“孩子,每天睡觉前只想你今天学会了几个字,学会了几道题,再告诉我,你明天最想做的是什么……”
  一个月后,海燕渐渐淡忘了血腥的记忆,她开始主动找人说话,潘芏在小朋友面前夸奖海燕进步了,海燕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海燕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潘芏:“我有时还会想那些事,但我不害怕了,我把它写在日记里后,就不想它了。”潘芏鼓励道:“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潘妈妈坚信,一切困难都压不倒你了。”
  2005年5月12日,潘芏接来一个3岁的男孩海岩,他的父亲已经入狱3年。半个月前,母亲把他锁在家里后就不知了去向,是他的姑姑来看望他时,听到他微弱的哭声,找人撬开了门,才救出已经被关了4天的海岩。但他的姑姑家很穷,又患有风湿病,无力照顾他。
  潘芏见到海岩时,他躺在床上,手上伤痕累累,哄了好久,他才肯让潘芏抱。抱出屋时,他用手捂住眼睛,在汽车上他也一直闭着眼睛。
  到了儿童村后,潘芏抱着海岩走进房间,把他放到床上,他才慢慢睁开眼睛看着大家。他一直躺在床上,只能坐一小会,就累得又躺下了。
  潘芏拉起海岩的手:“走,跟潘妈妈去吃饭。”但他的脚一挨地,整个身子就瘫软下去。
  经过医生的检查,海岩的腿没有病,只是由于长时间不运动,已经出现了行动障碍,多锻炼就会恢复。
  经过几天的接触,潘芏从海岩不连贯的话语中,渐渐弄明白了原因:海岩的妈妈怕他乱跑,不让他下地,只有上厕所时他才能活动一下麻木的双腿,要是没得到妈妈的允许就下地走动,就被妈妈呵斥。妈妈一直不让他出屋,他的眼睛也很怕光。
  潘芏心疼地抚摸着海岩满是伤痕的小手:“你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吗?潘妈妈扶你到外面和他们玩,但要先给你戴上眼镜。”潘芏给海岩戴上墨镜后,又找来一个大檐帽,戴在海岩的头上:“这样你就有了双层保护,就不怕阳光把眼睛晒坏了。她弯下腰双手架起海岩的胳膊,缓缓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海岩的腿渐渐地能站稳了。
  经过20多天的搀扶,海岩的腿恢复了行走功能。一天,他仰起脸问潘芏:“潘妈妈,大门外面有什么呀?”
  潘芏蹲下身轻抚着海岩的小脸:“门外有美丽的大海,松软的沙滩,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潘妈妈这就带你和姐姐、哥哥们去海边玩。”
  海边,海岩和孩子们一起欢快地嬉戏,潘芏捧起海水喊道:“孩子们!让我们来过一个‘泼水节'吧!谁身上的水多,谁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孩子们捧起海水尽情地泼向她……

得失间情谊无价,亲吻妈妈回报海一样深的爱

  孩子们只要见到潘芏,就形影不离地跟在她后面,潘芏只好编造“谎言”把他们骗走,她才能安静工作。当她拉开门,看见十几个孩子整齐地站在门外时,她感到孩子们多么需要她,多么爱她,她只好把他们让进屋里。孩子们便雀跃着往她的身上扑去……
  2005年6月22日,潘芏应美国麦克利兰基金会(国际非盈利机构)理事汤姆的邀请去北京,参加信息会议。
  汤姆对儿童村的能力、建设、资金、发展价值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并把潘芏吸收为会员,如果条件允许,“爱在海边”儿童村将得到国际捐助。
  6月30日,潘芏回到大连,这时的儿童村陷入了困境。先期投入的5万元钱已经花光,社会上对儿童村的情况还知之甚少,只有大学生捐赠些衣物并提供人力帮助,资金方面几乎没有。
  潘芏回到吉林的家,面对丈夫迎接贵宾式的款待,看到一直围在身边的儿子,潘芏不禁泪如泉涌:“我冷落了你们,你们不恨我吗?”谷海峰把面巾纸递到潘芏的手里:“你这是舍小家为大家,精神可嘉!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提前回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潘芏红着脸小声说:“我想向你借钱。”谷海峰爽快地答应了。潘芏向丈夫“借”了1.5万元钱。儿子谷群枭缠着潘芏问:“快说说,儿童村好玩吗?”潘芏告诉了儿子儿童村的情况,谷群枭嚷着:“放假了我一定去儿童村!”潘芏只在家住了一晚就匆匆赶回了大连。
  2006年3月10日,潘芏接到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局、民政局、共青团以及全国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为了明天——全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行动”的通知。看到文件,潘芏充满了信心:“能为国家分忧,我一定要做得更好。”文件也为儿童村申请非盈利机构的许可证,找到了依据。
  接受记者采访时,潘芏特意提到照顾孩子的杨梅:“杨梅今年29岁,她放下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来做这项公益事业,让我由衷地敬佩,她对孩子热心细致的照顾简直胜过我见过的所有妈妈,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孩子。”
  当记者问起杨梅这样做的原因时,她腼腆而真诚地说:“这些孩子的幸福,被他们服刑的父母给剥夺了,还受到他人的歧视。我不能看着他们在刚刚认识人、接触事的时候,就对家庭、社会和人生产生敌视和不满。我会把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爱,传递给这些孩子们。”
  当潘芏把孩子们的情况,告诉了他们正在服刑的父亲或者母亲时,他们都眼含热泪地表示:“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
  “爱在海边”儿童村至今已经代养了16个孩子,最大的一个叫海宝的男孩,今年15岁,他的父亲被判8年徒刑,积极改造后,提前2年出狱了。
  2006年5月27日,海宝的父亲来到儿童村,看到儿子健壮的身体,高高的个头时,跪在潘芏面前哽咽道:“谢谢!你为我养大了儿子,我一定把他带好,决不辜负你的期望……”
  潘芏难舍将要离开她的每一个孩子,但她知道,自己做得再好也比不上父母的亲情。她只有望着海宝和他父亲的背影默默祝福他们一生平安!
  潘芏外出回来,无论多累都会面带微笑地跨进“家”门,儿童村现有的9个孩子蹦蹦跳跳跑过来,亲切地喊着:“妈妈!妈妈!……”潘芏会站一会,逐个看着身边急不可耐的孩子们,然后慢慢蹲下身,脸上挂着微笑,微微闭上眼睛,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拥上来,亲吻着她的脸……这是多么温馨的问候!她赢得的是孩子心中最美最真的爱!
  潘芏在日记里写道:“大海可以冲刷掉岁月流下的痕迹,使沙滩变得绵软平坦。我就要做那广阔的大海,用爱的浪涛冲刷掉留在孩子心中的阴霾,让他们永远面对温暖的阳光。海有多深,我对孩子们的爱就有多深……”
   (拒绝转载、上网。文中孩子为化名)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