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6年第十二期
 
关注热点问题是人大的责任
 
作者:王建丰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的环境越来越好。但也有一些地方人大的同志反映,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支持尚不够有力,做好人大工作的社会环境还不够优越。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人大没有积极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或者在依法处理社会热点问题方面力度和成效不够大造成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的这一性质决定,人大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大的全部工作都要符合人民的愿望,维护人民的利益。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而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自然被群众所普遍关注。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履行立法、监督等各项职权,对于发挥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优势,促进“一府两院”恪尽职守,依法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是人大坚持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赢得群众信任的必然要求。
  可以肯定地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多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依法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对于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地方人大的同志,不敢或不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或避重就轻,“打擦边球”,遇到矛盾绕着走,或“蜻蜓点水”,得过且过,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深度。近几年,一些地方发生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件时,鲜见当地人大的声音,就说明了这一点。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存在,既降低了这些地方人大工作的实效,又疏远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对形成有利于人大工作开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今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要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这些规定,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从法律制度上明确了责任,提出了要求,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立足法定职责,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促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的解决,才能进一步提高人大工作的实效。
  在现代民主国家,人民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是否满意,最终是看其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上是否为民代言,是否有所作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担负好、履行好这一责任,必须在明确思路、讲究方法、提高实效上下功夫。其一,认识要提高。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快又好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大在依法解决社会问题、保障和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把人民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人大工作的标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积极促进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其二,重点要突出。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兼职化和人大工作人员编制不足等因素影响,人大关注社会问题,不能事无巨细一起抓。要坚持“突出重点,少而精”的原则,每年选择若干个在当地社会影响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拆迁补偿、司法不公等,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集中优势力量,狠抓问题的解决。其三,实效要增强。要认真坚持集体行使职权、严格依法办事、走群众路线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人大的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对于在本行政区域内影响较大的经济社会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坚持一抓到底,督促有关机关和部门依法解决。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贪赃枉法等案件,严格依法追究责任,该撤职的撤职,该罢免的罢免,该移交法办的要移交法办。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人大工作公开,及时将人大的重点工作及其进展情况、落实结果等向社会公布,畅通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加强人大工作。这样,人民群众就会对人大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就会积极支持并参与人大工作。人大工作的社会环境也就越来越好,工作成效也就越来越明显。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