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7年第二期
 
变味的“压岁钱”
 
作者:柏立习


  何谓“压岁钱”?《辞海》云:“旧俗,阴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而尊长者给小儿谓之压岁钱。”可见,追溯压岁钱的历史源远流长。
  然而,时过境迁,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压岁钱的功能在逐渐变化,且数额年年看涨,导致的弊端日益突出,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着实令人忧虑不安。

“压岁钱”知多少?

  安徽某乡村有个姓王的人家,去年过春节时,王家在外地工作的老三回来过年。新春正月初二早上,王某大大方方地甩出2000余元,分散给侄子、侄女和侄媳妇。日后,王家的孩子对别人说:“俺将来长大了,也像叔叔那样当个大头头,大头头就是有钱哩!”
  有人对某县的一所中学调查,全校1875名学生共收压岁钱竟达177452.20元,平均每人94.65元,其中,有位学生的压岁钱高达8000多元,实在让人吃惊。
  皖北某县一所学校,今年春节开学时做过详细的统计,该校620名学生,春节期间共收到压岁钱18.3万元。其中某一行业掌握实权的“大人物”8岁的儿子共“收获”压岁钱达上万元之巨。
  报载,东北某城市,通过对城、镇的中、小学调查表明,春节期间全市共有23895名中小学生每人得到100~8000元数额不等的“压岁钱”。

压岁钱的隐患

  现实生活中,压岁钱是表示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疼爱之心。然而,孩子的压岁钱是如何花掉的呢?通过笔者多年来的调查采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用于吃喝玩乐。“老板,快点,再上几个菜来。”“是,小家伙。”这一问一答,就是发生在饭店里的真实场景。叫老板上菜的是一群毛头孩子,大的14岁,念小学五年级。小的只有9岁,念小学三年级。一桌整整坐了10个小客人。他们在桌上划拳猜令,觥筹交错,俨然是大人。饭后老板结账,一顿饭“搓”去了185元,人均20多元。老板问他们:“钱从何来?”“春节的压岁钱,有的是。”
  有的用于吃零食,交友等。据《中国青年报》披露:山东省某县教委对全县500多所中、小学调查,结果有30%的学生把“压岁钱”用于买零食、鞭炮、玩具、玩电子游戏机等。
  有的用于请客送礼、拉关系。校园并非一方净土。由于孩子受社会不正之风影响,他们有的把压岁钱花在了请客送礼、拉关系上面。笔者在猴年春节调查了100位中小学生,有80位将父母及亲友给的压岁钱用于请客送礼、拉关系上。湖北省武汉市一所中学的三年级学生杨某某,把3000元压岁钱全都用在了吃喝送礼上,其中花400元给班主任老师买纪念品。
  有的用于赌博。每当春节过后,一些城乡集市街头的台球桌旁,每每有不少中小学生,他们手执球杆,眯缝着双眼认真地打着台球。据老板介绍,这些中小学生为争个高低,比个输赢,总要来点“小刺激”。尤其是春节以后,孩子手里有了“压岁钱”,用台球赌博的就更多了。
  孩子们除了把压岁钱用于上述不正当的活动外,在思想上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其一,家长和亲友大把甩给孩子压岁钱,容易使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给铺张浪费的歪风提供了温床,不利于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其二,使孩子容易产生互相攀比之风,由此淡化了人间真情,信奉“金钱至上”,成为小小的拜金主义者。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几个凑在一块,难免你问我多少,我问你多少。常常钱多的孩子财大气粗,高兴万分;而钱少的孩子好像做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丑事,耷拉着脑袋不作声。有时钱多的孩子还冷嘲热讽钱少的孩子,说什么:“给压岁钱多的,说明爸妈有本事,少的没本事。”在孩子心目中,压岁钱的多少成了荣辱感的砝码,这等于给他们纯洁的幼小心灵播下了“金钱至上”的灰色种子,从而淡化了人间的真情。

压岁钱引发的犯罪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全面开展,过去公开行贿的“老手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了。于是,用“压岁钱”变相行贿自然也就成了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新招术。每当逢年过节,给掌权的领导的儿孙们送上一叠叠厚厚的“压岁钱”,这样,既能达到行贿受贿之目的;又能不易被人发觉,双方心想事成,如愿以偿。即使日后有人举报或有关部门过问查处,也可以用“给小孩的‘压岁钱',是人之常情”等理由加以搪塞,开脱罪责。此法真是“妙”也。
  去年春节,某地有个行政执法单位的负责人,他的孙子小亮,仅一个春节期间收到的“压岁钱”就高达13560元。后来,这位负责人的孙子向外人吐出实情:全都是爷爷单位的同事或有求于爷爷办事的人们送给的“压岁钱”。这正是许多心术不正的“精明”人所“玩”的鬼把戏。
  这些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加大了反腐力度,一些腐败分子“栽”倒在“压岁钱”下的亦为数不少。据新闻单位报道:原江苏省淮阴市教委主任陈广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常务副市长朱胜文、浙江省温岭市原市长周建国、安徽省原阜阳市委书记肖作新等等,均是被“压岁钱”压倒的头面人物。有一次,温岭市原市长周建国接受他人“赠送”的“压岁钱”竟高达5万元之巨。辽宁省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和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们两个均是个十足的贪婪分子,每年春节收的“压岁钱”就达数十万元。结果被无情的法律送上了断头台。压岁钱不但“压”断了腐败分子的前程,而且也“压”掉了生命。

压岁钱,但愿明天不沉重

  历史发展到今天,压岁钱这一风俗演绎出这么多的人间丑剧、闹剧、悲剧,这是我们的老祖先万万没有想到的。它绝不再是那种简单的春节习俗了,而是隐含着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特殊心态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忽视它的“价值能量”了。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呢?
  一是要大力宣传。在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有关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压岁钱”带来的种种危害,教育孩子要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从小要做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
  二是要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孩子年龄小,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此时思想未成熟,可塑性强,如果家长大把甩给孩子“压岁钱”,一来容易给孩子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二来容易使孩子养成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毛病,还易助长孩子随心所欲乱花钱,使淳朴可爱的孩子变得势利,以金钱多少来划分长辈对他们爱的深浅。
  与此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让她们明白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如何守法等。
  此外,对于那些打着“压岁钱”旗号,实则搞“感情投资”,与孩子父母拉关系,走后门搞不正之风的人,要予以批评教育,遏制这种变相的“钱权交易”的腐败行为。
  三是要移风易俗过春节。新春佳节,长辈们不一定非要给孩子“压岁钱”不可,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实际情况,给他们买些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小礼品,让孩子从中得到启迪,感到爱意。近年来,一些地方已涌现出家长们改用送有纪念和教育意义的小礼物来代替“压岁钱”的新时尚。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