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7年第三期
 
让群众为“红头文件”纠错
 
作者:高国春

 
 “红头文件”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传递党和国家政策的载体。“红头文件”一旦出了错,将导致具体行政行为错误,侵害当地公民的合法权益,影响形象。基于此,湖南省政府法制办日前表示:欢迎广大人民群众为当地“红头文件”纠错,并公布了举报电话。湖南省法制办的做法值得提倡。
  其实,现在生活中,由政府部门发布“红头文件”存在这样或那样错误并非个别现象。比如,某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出租房屋管理的规定,要求房屋出租户到房地产管理部门领取房屋出租证并交费,就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不符,属于有错的“红头文件”,因为房屋出租证是国家已明令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而这个有错的“红头文件”却在这个地方被执行了两年之久。
  发布“红头文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出台“红头文件”既要符合上级政策精神,又要切合本地实际,维护群众利益,可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屡屡“带病”下发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政府部门受自身利益驱动,不是为民谋利,而是与民争利,致使出台的“红头文件”侵害了群众利益;另一方面也和政策水平不高、调查研究不够有关。
  防止和纠正违规、不当“红头文件”,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还必须加强对发布规范性文件的监督。首先是上级部门的专门监督,比如,有的地方实现了发文备案审查制度,下级部门出台的规定性文件在实施前,提交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审查。这无疑有利于避免违法、不当文件的“出生”,但目前在监督方面被一些地方忽视了,就是人民群众的监督。“红头文件”最终要落实到群众身上,他们对文件最关心,也最有发言权。
  让人民群众为“红头文件”纠错,就能使行政机关发文更加慎重,避免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红头文件”的出台。更重要的是,因为接受了群众的监督,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这样的“红头文件”出台后,在实施过程中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