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7年第四期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孙勇军

  随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逐步攀升,青少年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一些法律界人士提出了一个让人担忧的专用语——“十五六现象”。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一天有两个民工王某和朋友突然被七个十五六岁的学生团团围住。这帮少年根本不让王某有任何反应的机会,冲上去就是一顿乱打,然后搜出50块钱。原来这群孩子中有个人过生日,要找钱吃饭。接下来这两个民工又被“押”到一个路边的饭店,他们是被拉来付账的。7个人又是吃又是喝,还喊来了自己的“女朋友”。在吃饭当中,他们还不放过这两个人,轮流殴打,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这期间,小王又被搜出100元钱,等待他的又是一顿暴打。到了夜里12点左右,两个民工被这群酒足饭饱头脑发热的孩子一路押着,向郊区走去,走一路,打一路。在荒郊野外,两个民工被脱光了衣服,这群孩子狠狠地用皮带抽,又用皮鞋打。事后在审讯中,法官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凶狠地打人,难道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犯罪?这群孩子们一脸迷惘,只是说他们打人和打人的动作,全是从网络和游戏里学来的!
  多么触目惊心的情景,多么令人发指的行为,这都是出自我们称之为“花朵”之手啊!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十五六岁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时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治疗矫正,轻则影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重则助长了青少年犯罪。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青少年作为我们家庭的希望、祖国的希望,他们成长的物质环境相比二三十年前,已经有了十倍乃至百倍的提高,但是,他们成长的精神环境却不容乐观。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调研表明,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表现在:伴随对外开放而来的西方腐朽文化、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现象以及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沉渣都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家庭结构主体,为青少年成长带来全新课题;互联网中一些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心灵造成了腐蚀。
  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也强,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给予特殊保护。针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为孩子们营造健康成长环境。我们认为应该重点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
  1.注重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认为,现在的孩子是一个高智商、高自尊、高敏感的群体,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需要觉醒的父母。由于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父母要想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校育人的社会功能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得以存在和竞争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勇于担任起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级知识结构的各方面专家、学者等专业技术人员,更要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具备社会文化基础的广大高素质的民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校更应是具备社会功能的事业单位。
  3.深入进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对社会环境的引导和规范职能
  守法首先要知法。不仅学校负有普法的义务,父母也要带头学法守法。社会各界各部门都要向青少年传达一种学法知法、遵法守法的良好的社会法律风气,加强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系统工程的建设。要彻底整治文化市场,多出版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精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特别要整治电子游戏场所、严惩那些怂恿、引诱中小学生去打游戏、上不健康网站的“黑心老板”。同时要净化学校及周边的育人环境,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