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行业协会是一种民间中介组织,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内协调、服务会员单位,对外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因此,行业协会被人们称作为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行业协会在接轨国际、处理贸易磨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行业协会越来越被企业认同和拥戴,各行各业都成立协会、学会、研究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这其中有不少个人打着成立协会的旗号浑水摸鱼,形成了协会鱼龙混杂、良莠难辨的局面。如何规范行业协会,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活题。
协会骚扰,搅乱市场秩序
如今,社会上协会多如牛毛,各行各业稍不留神,就被协会撞了一下腰,一些协会或类似协会的组织巧立名目的“入会邀请”和高额的入会费,以及由这类组织“牵头”的产品排名、评奖、出书等费用,让“会员单位”不堪重负,严重扰乱了市场运行秩序。
敛财,企业不能承受之重。行业协会以为企业服务、协调、维权为宗旨,成为企业间交往、交流的平台,是企业的“娘家”。然而,现在不少协会的路子走歪了,他们为了部门利益,向会员单位大肆摊派,敛取不义之财。据调查,一般企业除了上交协会千元左右的会员费外,还有协会印发的年鉴、指南、大全、论文集等资料、书籍上万元。有些企业被十多家乃至几十家协会拉为“会员单位”,这样一年参加各类协会的相关费用少则几十万元,多则百余万元。向会员单位伸手要钱,已成了一些协会的“生财之道”。
垄断,百姓不能承受之苦。一些协会打着“服务”的旗号,串通会员单位垄断市场,大肆侵害消费者的权益,百姓成了被坑害的对象。近年来,在一些行业协会的推动下,串通涨价事件频发,百姓深受其害。2007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通报了一批价格串通、哄抬价格和价格欺诈案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行业协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浙江省嘉兴市餐饮协会酝酿从2007年8月中旬起,将餐饮价格上调20%;吉林省吉林市豆制品协会于2007年8月8日召集豆制品企业开会,串通提高全市干豆腐价格……(《新华日报》2007年8月29日)。一些行业协会违背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从自身小集团利益出发,干预市场,形成了垄断。
违规,市场不能承受之祸。市场经济充满了竞争,竞争带来了市场活力,竞争推动了经济发展。然而一些行业协会在竞争中充当了“二政府”的角色,他们甚至超越政府职能,在会员单位中乱评比、乱颁证、乱排名,集中到一点就是乱收费。2003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福建德化“中国瓷都”称号;2004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授予广东潮州“中国瓷都”称号。而具有1700多年制瓷史的江西景德镇在这些评比中都“名落孙山”。一顶“桂冠”,不同协会可以授予不同部门,而真正应该获得此项荣誉的部门却被排斥大门之外!2006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河北涿州为“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同年11月,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又将河南许昌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乡”、“中国三国文化研究基地”。同一协会却将一顶“桂冠”给了两家。2006年11月,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组织了“中国牡丹城”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是山东荷泽摘取了“中国牡丹城”桂冠,而河南洛阳则榜上无名。当媒体提出质疑后,评选组织者称,“中国牡丹城”这个称号没有名额限制,不具有惟一性和排他性,只要符合条件,任何一个城市都可同时获得这个称号。“一顶帽子大家戴”。(《经济视点报》2006年11月29日)。各种各样的协会评比、排名、颁证搞得乱象丛生。更有一些协会颁给企业、商家标有“全国销量第一”、“中国消费者放心产品”、“中国驰名品牌”、“中国著名品牌”等等琳琅满目的“金字招牌”,其实都属于违规行为。因为,目前我国国家级的质量奖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工商总局评选的“中国驰名商标”,一是国家质检总局评选的“中国名牌产品”。一些协会越俎代庖违规评比的“荣誉”,鱼目混珠,给市场造成混乱。
“五子登科”,谁是幕后推手?
行业协会遍地开花,且有不少协会扮演着“二政府”的角色。他们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办法,行使着“特殊”的权力,群众戏谑地称他们“戴着市场的帽子,举着政府的鞭子,坐着行业的轿子,拿着企业的票子,供着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样的强势来头和地位,难怪会员单位惹不起,甚至都躲不了。
协会,拉大旗作虎皮。行业协会本应是指由同业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赢利性的、以经济类为主的社团法人。协会是帮助会员单位排忧解难的“娘家”。然而,由于我国一些行业协会是由政府部门演变而来,因此先天便带有政府的痕迹。一些行业协会扯着政府的大旗发号施令,会员单位只能俯首贴耳,听从指挥。被民政部注销的中国保健食品协会,是1985年9月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行政关系隶属中国药材公司,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保健食品协会违反规定对企业进行乱排序、乱评比、乱收费。2003年,协会以发布企业的统计调查结果为名,先后设置“优秀企业家”、“销售第一”、“销量第一”、“50强企业”等各种名目的奖项,每个奖项收取2000元至1.2万不等的费用。此举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而且在保健食品行业造成混乱,引发了一些企业之间的纠纷和争端,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2004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驻卫生医药部门纪检组监察局对中国保健食品协会的“三乱”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民政部门也注销了中国保健食品协会的注册登记。(《人民日报》2004年2月24日)。
官员,捞外快作兼职。我国行业协会多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自上而下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部分职能和部分人员组建的。行业协会一度被设置为政府部门分流人员的“过渡组织”。据有关资料透露,中国协会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根据不同业态发展而来;二是不同的行政区划逐级“拷贝”而来;三是政府机构改革以来,部分取消的政府部门演变为协会。而民间自主自发成立的仅占10%左右。不少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行业协会成为部门的内设机构或附庸。大部分行业协会由政府工作人员兼任主要领导职务,他们掌握着各行业协会的实权。政会分离后,协会许多负责人由业务主管单位退休领导担任。在必要的时候,行业协会可以变成行政权力的隐身符,想用就用,进退自如。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在卫生部的批准下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目的是向全国人民宣传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它并不是一个认证机构,也没有认证资格,但是从2002年到2005年三年间,牙防组为了赢利开始为牙膏等口腔保健品进行认证,违规收取“认证”费用208.5万元。从1997年至2006年,牙防组累计收入近2800万元。牙防组成员特别是领导层,大量从牙防组获得个人收益,牙防组的主要负责人两年中多领取职务补贴4.6万元,违规一次性领取住房面积未达标补贴74174.4元。(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2007年5月22日)。官员在协会中兼职捞取外快,大发不义之财。
政府,大包揽作后台。协会泛滥成灾,是因为有政府作为后台。浓厚的行政色彩,使行业协会气壮如牛。我国的行业协会不少是政府机关派生出来,协会的秘书处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内设机构并无二致,协会工作人员就是机关工作人员,协会的领导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因而政府部门包揽了不少本应或可以由行业协会行使的职能,政府部门成了行业协会的“后台老板”,行业协会也就成了前台“二政府”。政府机构改革,大批吃皇粮的干部便被安排进了协会,于是,便确立了协会“二政府”的身份。协会仍附属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也便包揽了协会的工作,一些协会也就狐假虎威,为所欲为。
四大功能,实现角色归位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政策、法规都不完善,加之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从而造成了我国行业协会的行政色彩依然很浓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发展越成熟的地方,协会就发展得越好。面对当前行业协会的乱局,作为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观念,鼓励协会的发展,通过政策和法律规范协会的行为,让其行使过去“政府不必做、也不能做”的工作;作为企业,应该积极支持协会做好工作,把协会真正当成自己的“娘家”,但必须树立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拒绝参加一些没有必要参加的协会;作为协会,要重塑自己的公信力、服务性,实现角色归位,做到严于自律,提高协会的道德水准和专业水平。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明了行业协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不少省市政府也出台文件,加强行业协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行业协会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不断完善“四大功能”。一是服务功能。积极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引导会员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帮助会员排忧解难,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二是协调功能。努力协调和解决行业与行业间的矛盾,特别是做好涉及行业重大利益的谈判、协调,既要维护会员单位的眼前利益,更要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三是沟通功能。代表本行业与政府就有关行业政策进行沟通,做好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沟通政府,做政府想做却不便做的工作,一方面又代表民间,办个人想办而不能办的事情,真正做到“一手托两家”。四是维权功能。要依法维护会员单位的正当权益,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摩擦中,要做好企业代言人,切实保障会员利益不受侵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行业协会的角色回归,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