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河北省玉田县的净觉寺,以独特的建筑形式、精美的彩绘雕刻和书法艺术而享有京东第一寺的美誉。古建筑专家对它的评价是:规模可观,工艺高超,风格奇特。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AA级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觉寺是一本书,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华丽典雅的装帧,更重要的是它那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内涵。它用凝重而含蓄的语言,陈述着既古朴又玄妙的哲理。
净觉寺丰厚的文化底蕴,从书法艺术上可窥豹一斑。寺内留有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敬德、董尔昌等人的墨迹,光绪年间编纂的《玉田县志》称赞王敬德“工于书法,尤建大草”。
净觉寺内王敬德留下的墨迹,共达四处之多。其中,有咸丰元年的《智然禅师墓》、咸丰十三年的《重修净觉寺碑》、同治三年的《续修净觉寺碑》。道光二十八年,王敬德还向净觉寺赠匾一块,上写“天上天下”四个大字,悬挂在后殿前檐正中。他的楷书端庄遒劲,颇具魅力,他的草书龙飞凤舞,舒卷飘逸,功力不凡。草体《续修净觉寺碑记》鹤立在碑楼旁,博得今人的喝彩,成千上万的书法爱好者从中受益匪浅。碑文雕刻每个笔画的底部全部为平底,增加了雕刻的难度,不仅把每个笔画的笔锋雕刻了出来,而且把枯笔、陋笔也雕刻得淋漓尽致,国内少有。草书在石雕里相当少,既不好刻又不好认,这统草书碑为了让大家都能认识,每个草书上都有正楷小字,为我们研究草书提供了方便。王敬德的草书把王羲之的草书特点反映出来了。王羲之讲究在同一篇文章里,同一个字用不同的写法,碑文中共有十四个“之”字,每个“之”字写法各异,然而各有韵味,实属书法艺术之佳品。中国书协副主席旭宇先生多次在这统古碑前流连忘返,赞不绝口。著名书法家杨再春教授观后叹道:“艺术水平这么高的草书碑刻,国内罕见!”著名军旅家峭岩将军专程从北京赶到净觉寺研究草书碑,撰写研究文章,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外,道光年间四品官八府巡案董尔昌题写的“净觉寺”匾额,早已被《中华明匾》一书收录。翻开此书第一页,就可以看到它那遒劲的字体和典雅的风姿。其中,“净”字用的是三点水,因为佛门有三净:净眼、净心、净耳,净觉寺是因佛教中的“净业、觉悟、真空”而得名。碑楼上下的对联都不是一幅字,尤其是下边的对联,它既像是篆书,又像是篆书与现代美术字相结合的产物。据书法家介绍,这幅对联的字体具有南方扬州八怪金农的奇书写法。这些书法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为研究净觉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净觉寺的书法堪称一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国内外学人、书法爱好者、记者经常来净觉寺研究书法,传播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