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必须跑得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这是2007年网络最火爆的流行语。的确,去年物价涨幅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财政政策不得不作出重大调整。特别令人关注的是,中国CPI上涨不是孤立的,涨落起伏都和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物价的敏感区早就跨越了边界,中国政府1月9日宣布油、气、电等近期均不得涨价,世界似乎都跟着松了一口气。对此,有专家认为,全球新一轮通货膨胀已经启航,并在2008年还会发威,通货膨胀不仅牵动中国“经济神经”,而且也影响了全球经济跳动的脉搏。遏制通货膨胀,已演变为全球行动。
全球,在涨声中进入新年
随着2007年渐渐远去,人们对直接影响自己生活的CPI的感受却并未因年轮的转换而消减,世界各地的人们几乎是在—片涨声中走进新年的。在世界范围内,食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从英国的面包到巴西的牛肉,从德国的啤酒到印度的洋葱,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让人们格外惊愕。联合国粮农组织刊物《粮食展望报告》2007年11月发表文章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2007年9月达到172点,比2006年增长37%,而在2006年,只比前一年增长6%。俄罗斯去年的物价涨幅为8.9%,仍在高位徘徊。据《南方都市报》消息:2007年我国物价涨幅榜依次为:食用油涨52.4%、猪肉涨51.7%、方便面涨40%、租房涨30%、瓶装气涨22.5%、鸡蛋涨8.6%、大米涨4.2%。
刚进新年,全球石油价格就突破一百美元,尽管人们早有心理预期,但破百价格还是令人大大吃了一惊。一周后,黄金盘内价格也创下历史之最。纵观国内,国家连发“阻价令”,油电气近期不得涨价。物价不涨是“鼠年厚礼”,中国老百姓在五彩缤纷的烟花爆竹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涨价,从能源向食品延伸
据有关专家分析认为,造成此次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石油等能源和资源性产品涨价带动的,有暂时的,也有将产生长期、持续影响的。
暂时性的原因比如灾害性的气候和动物疫情。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在近20年里,全球气温上升了0.6℃,专家测算,仅气温上升就使全球粮食等谷物减收5%~8%,而在同样的20年中,全球人口却增加近20亿,这一增一减加剧了粮食供求矛盾。2007年,主要粮食出口国如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遭遇罕见旱灾,严重减产;中国的猪肉价格也受到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全球大豆总产量下降,我国国产大豆总产量持续多年下滑,自给率只有20%多点,导致食用油价格快速上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不只是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已经显示出从能源价格传导到食品价格再传导到其他商品价格轮番上涨的态势。”
油价上涨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但它的确导致了本轮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一方面,石油涨价,以石油为燃料的加工、运输业费用提高,从而抬高食品生产成本。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与2006年相比,2007年全球的粮食运输费用上涨幅度超过80%;另一方面,乙醇等生物替代燃料被普遍生产应用,如美国玉米产量的20%用于乙醇生产,我国乙醇生产项目扩张过快,乙醇和百姓争粮的矛盾加剧。玉米价格上扬,导致了饲料价格上升,然后是猪肉价格上升。玉米价格高涨后又刺激农民扩种玉米,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的同时,也直接导致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因此油价上涨直接推高了粮价,并向食品等其他产业传导,甚至延伸到与此相关产业和行业,引发新一轮全球通货膨胀。
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老百姓最关注的是物价问题,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也是物价问题,对于更多更庞大的工薪阶层、低收人群体来说物价上涨增加了生存压力,一旦全面通货膨胀,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压力会更大。
通货膨胀,牵动全球“经济神经”
2007年11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创2007年月度新高,其中食品一项让CPI涨了6.2%,也就是说CPI的九成涨幅是食品贡献的。12月份,CPI涨幅略有下降,同比仍达6.7%。美国劳工部表示,11月CPl月升0.8%,年升4.3%。核心CPl月升0.3%,年升2?郾3%,均高于预期。欧元区11月CPl年率上升3.1%,已远超出欧洲央行2%的上限目标。
CPI的普遍上涨,显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进入全面通货膨胀时代。而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石油作为稀缺能源,油价在2008年可能会出现波动,但从长期看,一定会上涨,真正挺过每桶一百美元价格,也是指日可待,如此高的石油价格,能不带动相关产业成本上升吗?上升的成本最终都需消费者买单,在CPI中反映出来。专家指出,油价涨会带动许多行业的工薪和产品价格出现普涨,最后只能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而消化职工的怨气。而一旦工资和物价轮涨,将引发恶性循环。
荷兰数据集团去年11月27日发布的粮食行业报告认为,“截至2020年,农产品价格将持续提升40个百分点”。美国和中国等国家都已开始动用粮食储备投放市场,以抑制粮价上涨过快,但同时各国库存粮食总量也在急速下降,美国小麦的库存不断下跌,现在已经跌至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通货膨胀,牵动全球经济神经,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努力减轻CPI对经济的冲击力。
加息,各国无奈的选择
全球通货膨胀,也把许多国家拖进了加息的周期,2007年我国一年之内连续6次加息,央行一年调高10次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密集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率都是前所未有的。今年1月25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百分点,这是央行打出2008年从紧货币政策第一拳。“必须在百姓产生通货膨胀预期之前加息,否则通货膨胀将难以控制。”许多专家和经济学者对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感到非常忧虑。去年,有人在股市上暴富,有人在房市中投机,但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却在经受着财富缩水:刚刚涨了一点的退休金被物价上涨抵消;几十年辛苦的积蓄,为供子女买房化为乌有;至少有80%的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收入在去年没有涨,最低工资标准政策也是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人们面对涨价,只有采取少喝点牛奶,少吃点肉,在和CPI的赛跑中他们无能为力。而让人最担心的是出现全面通胀预期,发生囤积和你方涨罢我再涨,轮番推动价格狂涨事件,就像1995年那样,通胀率高达20%,到那时再加息,恐怕还会加剧通胀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货币从紧政策,都将朝着控制通胀、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发展,这些调控政策将使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股市、房市等资本市场的泡沫将被挤出。1月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经济处罚提高到100万元,增加了对行业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并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时,经营者报告价格变动理由的程序作出了规定。1月14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将综合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处罚之严,规定之细,行动之快,措施之实,可见国家控涨的力度。为此国外媒体高度称赞中国禁涨行动,《南德意志报》称,这是中国在奥运会前展现稳定发展卓有成就的重大举措。《世界报》说,中国不怕美国的贸易封锁或欧洲消费者的抵制,但物价猛涨却是最大“敌人”。对待“敌人”,中国当然重拳出击,这是西方做不到的。
专家预计,2008年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伴随着通货膨胀的放缓时期,控制通胀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开始踩下刹车,但是世界经济并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而会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专家认为,对中国和世界经济表示乐观: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几次繁荣、衰退周期之后,有了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控制通货膨胀,不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这正是世界各国合力遏制通货膨胀所期盼的结果,尽管各国通货膨胀、加息、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齐步走,但世界经济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是不容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