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名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这是被誉为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楷模的方永刚在身患重病之后发出的心声。这番感人肺腑之言,折射出的是方永刚坚定的理想信念、对真理忠贞不渝的信仰。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他才能把一本《邓小平文选》读得滚瓜烂熟,封面都被磨穿;即使在遭遇车祸住院的108天里,他还研读了43本理论书籍,撰写了30万字的著作。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他才能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跟进一步、深入一步,即使是到了癌症晚期,他还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去研究科学发展观理论。
哲人说,怀疑是信念之星的雾霭,在人迷离的时候,遮住了人的双眼;动摇是信念之树的蛀虫,在飓风袭来的时候,折断挺拔的枝干;朝秦暮楚是信念之舟的暗礁,在潮汐起落的时候,阻止人奔向理想彼岸的航程。新世纪新阶段,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影响,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复杂。特别是当前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对职工群众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不可低估。正因为如此,政工干部肩负的使命才愈发显得神圣和光荣,愈要自觉坚定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信念,坚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实践证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但理论不能自动地“掌握群众”,需要有一批先行掌握理论的人在群众和科学理论之间搭起桥梁,政工干部的神圣使命就在于此。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要靠思想的力量抓住人、打动人、掌握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功底。没有理论功底的政工干部如同上了战场的战士手中没有武器,赤手空拳战胜敌人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回答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一思想认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
要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花大气力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否则的话,就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就没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搞教育也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次,还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知识用在经济上能出“生产力”,用在教育上产生“说服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像巨大的浪潮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这就对政工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努力掌握与自己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哲学、经济、法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都应读一些,科技知识也应尽量多学一些,使自己成为既懂经济、善管理,又精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讲课、搞教育才能以铁的逻辑力量以理服人、打动人心,真正取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