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8年第11期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也是一种执政能力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掠影
 
李抒望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无穷智慧,充分发挥人民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这是我国改革的原动力,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一种执政能力,是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楚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一、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一条宝贵经验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对思想认识、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有深刻的示范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无不来自群众的创造和推动。同时,人民群众的实践又是检验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我们党提出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和重大决策,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都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都是在总结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完成;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经验,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创造;各种艰难险阻,包括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克服战胜;各种社会矛盾,包括涉及群众利益调整的矛盾,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承受才能解决。如果没有这一切,就没有我们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和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会一筹莫展,一事无成。
   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设计师邓小平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他以惊人的洞察力和胆略,善于发现总结并热情鼓励支持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其理论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肯定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而且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绝对所有权,实现了历史发展动因和归宿的有机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必须坚定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其次,要相信群众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能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措施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第三,要创造条件,放手让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用一些清规戒律来束缚群众的创造力。对一些短时期还看不准的事物,不要急于下结论,也不要搞无谓的争论。要支持在探索中前进,并且坚持对的,改正错的。第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体现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我们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准绳,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种执政能力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不等于领导者无所作为,相反,领导者的历史责任就在于支持群众的创造,参与到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来宣传、动员、指导人民群众从事新的实践,从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任何一个领导者,不管具有多么超常的经验和智慧,单凭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对重大问题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决策的。必须依靠集体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也就是说,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善于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总结群众的发明和创造,吸收借鉴一切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办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为自己开辟认识之源。在决策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是一个抽象的词句,而是现代领导者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的集中体现,是现代领导行为的惟一选择。衡量一个领导者的成熟程度取决于他集中群众的智慧,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意愿的程度,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程度。领导者成长的规律表明,那些投身于实践并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善于发现总结群众经验的领导者,大都成长进步较快。应该指出,现在有些领导者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群众观点淡漠,同群众感情疏远,对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创造知之甚少,或者对群众中已经创造出的一些很有价值的经验视而不见,引不起重视,结果成了群众的尾巴,耽误了事业。这样的领导者是难以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讲政治,就是要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坚持群众路线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四、新形势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基本要求
   首先,必须着力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虚心向群众学习,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切实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从实际和群众的要求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或者从自己的主观臆想出发。其次,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双百”方针,形成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良好环境,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重要条件。贯彻“双百”方针,关键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氛围,使思想、文化、学术的发展道路更为广阔。第三,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根本保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改革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管理经济的民主权力,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得到切实保障,蕴藏其中的创造活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的部署,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认真总结和科学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群众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