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9年第1期
 

兼听精神“今安在”

 
刘海鹏

  现代社会早已跨入了镜像时代,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全部被折射到媒体这个大镜子上,人间万象都可以从这个“镜子”上得到反映。这影像有的是写实的素描,有的是写意的勾勒。写意的作品,难免有所夸张。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变形,警醒自己言行不当,闻过则喜;有些人则恼羞成怒,自觉受到了屈辱。后一种情形的当事人若是执政一地的官员,则可能迁怒于胆敢“歪曲”、“贬低”自己的“画匠”了。
   2008年10月16日下午4时左右,四川巴中市通江县部分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均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暗讽一名县领导。经查发送者系当地乡干部吴某,因不满该领导作风,屡次提意见未果才出此下策。目前吴已因“侮辱罪”被行政拘留5日,并被处以全县通报,留党察看两年。(《华西都市报》2008年11月6日)
   任何时代,民谣都是社会的镜子。故此,一个时代的民谣才是后代的另类史书。吴某写的这则手机短信,可以被看作民谣的雏形。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则讽刺县领导的短信,居然因言获罪。舆论生态的优劣,吴某的遭遇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短信遭拘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地方官员“兼听精神”的缺失。对于如何做人和如何为政,古人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之所以不易,是因为兼听的对象并非全是糖果和蜂蜜,也不是美酒和可乐,而大多是苦涩的“药水”。一个人能不能兼听不同的声音,关键要看自己的内在觉悟和道德水准的高低;兼听的难度,还与各自的身份有关。但凡是个官,难免背后有人议论,自己脸上的疤可能自己瞅不见,但却不等于别人也瞅不见。自己的缺点是否允许别人言说,是衡量官员智与非智的标准之一。
   “兼听精神”是官员一种必备的精神。政府的口碑和威信,正是靠着官员个人的这种精神逐步树立的。身为地方官员,一旦不能兼听,随之而来的即是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可见,地方官员的“兼听精神”已经不是其个人私有的品德,而是关乎政府形象的公共品德。
   “兼听精神”欠缺的地方,官员必失信于民。“我们的官员太矫情了,连说都不能说了?连评价都不能评价了?”“一个县领导,对下面的电话可以不接(还是一个正科),建议可以不听,那平民百姓的话还听得进吗?如果这种人在出了这样的事后还照常当他的县‘领导’,百姓就太失望了。”
   看来,地方官员的“兼听精神”今安在,确实这是个值得各级官员深思的问题。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