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9年第2期
 

百姓的小事 政府的大事
——河北省邢台人大常委会关注民生工作纪实

 
王会平 杨青云

  “医、食、住、行”这些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是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县人大常委会关注的头等民生大事。他们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基本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四难”问题,受到上级和群众的好评。
   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千家万户,是解决新时期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为了把这项惠农政策落实好,县人大常委会不仅听取和审议县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和走访百姓,而且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检查和视察,把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设施建设,简化报销程序和提高农民参合率作为人大常委会日常监督的重点,确保中央和省市惠农政策落到实处。2006年7月12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合管中心和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自动化办公条件还不高,还没有安装统一软件系统,结算、审核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不利于管理;基层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规章制度建设还不够全面,县外报销手续复杂且比例偏低,全县农民入保率还不够高等问题。县政府针对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逐项逐条进行研究,并把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列为政府连续三年必办的实事,在县人代会上做出庄严承诺,要求全县人民予以监督。
   为了确保承诺的事项落到实处,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县乡人大代表视察新农合工作,听取专题汇报和阶段性汇报。在人大常委会不间断的监督下,邢台县的新农合工作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参保率。全县参合农民由2006年、2007年的284401人、327922人提高到2008年的336165人;参合率由85.15%、92.1%提高到现在的94.3%。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乡镇卫生院建设。县卫生局投资467万元,用于晏家屯、西黄村、路罗中心卫生院及羊范、太子井等10个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当地群众就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健全制度,简化报销程序,方便群众。2007年,县级医院由原来的500元降低为400元;住院报销比例则由原来的40%提高到45%,同时乡级医院也做了相应调整;2007年2月份,启用了全省统一的新农合信息管理软件,在全县设立了24个托管点,实现全县合作医疗网上报销审批,使报销的程序更加简单快捷。2007年以来共为199102名群众报销医疗费用2210.67万元,各项指标均到达省规定的标准,被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民政厅等八厅委命名为“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单位”。
   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群众“吃饭难”问题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而邢台县的大部分水利设施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缺乏有效维护,形成了农业安全生产隐患。对此,县人大常委会以调查报告形式反映给县政府。与此同时,董建军、张海军、李彦军等代表也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大朱野灌渠的投入,恢复灌溉用渠,解决丘陵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等建议。政府常务会决定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丘陵部分村庄人畜饮水问题列入2007年政府所承办的实事。在县人大的具体督办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政府先后投入建设资金786.8万元(其中省投资332万元),建设各类饮水工程14处,其中新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处,打深水井5眼,挖截流3道,建扬水站2座,铺改管道饮水1处,管网改造2处,解决了东喉兰、东先贤、北和庄等25个村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另外,县政府还投资588.8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00万元),对朱野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除险加固干渠道等农田水利设施,至此,邢台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成了制约现代经济发展的“瓶颈”,且人地矛盾日益突出。2006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皇寺镇谈话村视察私挖乱采、破坏环境和水土保持等工作时,向县政府提出了“加大环境整理力度,搞好水土保持,恢复地容地貌,扩大耕地面积,造福子孙后代”的建议。县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建议,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落实。经县国土资源部门积极运作和不懈努力,2007年5月,总投资194.61万元,总面积66.534公顷的谈话村土地开发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该工程已全部竣工。
   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解决群众“居住难”问题
   文明生态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此,县委、县政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作为统领全局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就如何搞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面规划,分批实施,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科学调度,自力更生,典型引路,加大投入,奖惩并举,建管并重等建议、意见21条,并且向全县人大代表发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做贡献”的倡议书,要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去,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从而在全县掀起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潮。
   县委、县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建议,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方案,使该方案更加符合实际,符合老百姓的意愿。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2.6亿元,投劳200多万个,建成晏家屯、豫让桥、白岸文明乡镇3个,建成前南峪、南沟门、东良舍、小石头庄等文明生态村创建299个村,占全县581个行政村的51%,连年被评为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而后,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对未列入计划的创建村,要依据财力和群众意愿,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力所能及搞建设;对已建成的文明生态村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建管并重,同时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经济收入,不断创新升位,尽快达到新农村初级标准。如今,全县农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共开通有线电视用户140个村29588户,全县581个行政村全部安上了电话,建设沼气池1.5万个和卫生厕所1700个,30%的农户达到“一建三改”(建沼气、改厕、改厨、改圈)要求。村民高兴地说:生态文明村建设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更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
   加强“村村通”工程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在每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呼声最高,提建议最多的就是修路和方便群众出行。为此县人大常委会把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改善群众出行”作为重点建议要求政府予以办理,同时责成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进行跟踪督办。几年来,全县新建乡村道路113.8公里,解决了32个村的通油路问题;实现了全县581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的目标。2008年又投入1615万元,实现庞西线21.26公里乡级道路和4座危桥改造;完成了农村连网道路46.6公里,抓好了地方道路1379公里的养护工作,干线好路率达92.6%。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县政府还不断加强交通环境治理,确保群众安全出行。交通局对排查出的8处安全隐患,全部进行了整改,维修桥涵10道(座),安装警示标志牌14块。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人大常委会)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