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见到一件事。一个不愿说出姓名的城区居民拿着一本人大公报,来到某市人大办公室,汇报学习公报体会。他对工作人员说:“看了你们印发的公报,我有几个问题不清楚。人大听取审议政府关于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报告,那么城区饮用水恶化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能喝么?是哪些企业排出的污水?公报中写的‘有关部门’监督力量薄弱,究竟指的是哪些部门?......”最后,这个居民语重心长地说:“过去想知道人大会议没有相关渠道,现在容易知道了,但又感到不满足。人大监督公开,还是原汁原味公开好。”工作人员记下了这条建议。笔者听罢,一面向这位居民投去赞许的目光,一面在思考一个问题:贯彻《监督法》,监督情况对外公开,的的确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好评。但是,监督公开怎样公开?却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依笔者之见,还是“原汁原味”公开好!
“原汁原味”就是说真话、说实话、道真情、忠于事实。人大监督公开是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原汁原味地公开,凸现人大及其常委会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无论是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情况,还是视察、调查、执法检查情况,对外公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重大事情让人民群众知道,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原汁原味地对外公开,也便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时下,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对外公开不实事求是。如工作中一分成绩,说成巨大成绩;减产说成增产;份内的工作当作政绩;大事故上报说成小事故等。而且内容空泛、大话、套话、官话、客气话、洋洋方言,都是上级指示、领导讲话,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避而不公开。有的公开委员们在常委会议上的发言,不是“原声版”,而是经过“加工”、“过滤”处理之后的“翻版”、“千人一腔”、“千人一面”。公开时,该点名的不点名,该批评的不批评,用笼统、原则的话遮掩起来。这样的监督公开不如不公开。
当然,笔者称道原汁原味地公开,并不是说“什么事情”、“什么话”都可以公开,而是强调要站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坚持“真实、求实”的原则,能“原汁原味”地公开就公开,不宜公开就坚决不公开,多一些实,少一些虚,把监督公开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