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2009年第3期
 

让每个公民都成为“市长信访联络员”

 
孙瑞灼

  “杭州市的市长和副市长们,每个人都要聘一名信访联络员,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社情民意。”7月20日,等待审议的“建立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在杭州市政府门户网挂出之后,在学术界和普通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7月21日《浙江在线》)
   虽然杭州出台这一制度的意图是良好的,当地政府显然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渠道去平衡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满足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但是,有良好的意图却未必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我看来,这仍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仅仅一名信访联络员显然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强烈的权利诉求,无法满足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更何况,这名被选中的信访联络员能否真正代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权益诉求,还是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如何保证信访联络员说真话、讲实情,也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如果政府不能保证这个制度有一个完善的外部环境去支持它,那就算有再多的信访联络员也没用。这些都决定了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必然是有限的。
   这一制度同样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基层群众反映问题难和话语权缺失的现实。试想,如果每个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都能上达市长耳中,还需要这一名信访联络员来作市长的耳目吗?这说明,当前我们的信访和申诉制度出现了问题:一方面群众的呼声无法及时有效上达高层,另一方面,官员也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和现实民生之艰。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他们有权向各级官员反映情况,要求得到政府和公权力的庇护。从这一层次而言,每个公民都应是“市长信访联络员”。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是,当前社会的话语权被掌握到部分人群手中,基层群众的呼声和问题要反映到较高级别的官员如市长手中,难如登天。这种距离,使一系列社会矛盾无法得到及时化解和解决,部分政府出台的政策也偏离了民生方向。
  显然,要想真正解决官员与群众距离问题,关键是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畅通信访渠道,让每个公民都成为“市长信访联络员”,让他们的声音都能顺利抵达市长身边。其实在当前网络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这并不很难,比如市长电话、市长信箱、市长博客都能达到这个效果,关键是政府和官员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