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 2009年第6期
 

强化“十个第一”观念做共克时艰的模范

 
颜玉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三观”问题,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温家宝总理最近也指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这场危机,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模范的实际行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那么,党员领导干部怎么样才能在带领群众共克时艰中发挥模范作用呢?笔者认为,必须强化“十个第一”观念。
“第一需要”——不断学习。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升、水平增长,只能来源于不断学习。我国古代先贤们认为,不学无以广才,不学无以明识,不学无以立德。学习是能力之基、成事之本和修身之道,只有把其当做终身大事、立业大事,才能开阔视野、长知识增才干,才能履职尽责,促进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状况错综复杂,形势十分严峻,各级领导干部惟有把不断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才能掌握战胜各种挑战的本领。

“第一武装”——理论功底。领导干部的成熟是以政治成熟为标志的,政治成熟是以理论成熟为标准的。掌握理论知识,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根本。我们党对于理论学习一直高度重视,把学习理论看作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永恒主题。因此,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是每个领导干部的“第一武装”。只有理论功底扎实才能立场坚定、明辨是非,才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所以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决策准。

“第一追求”——信仰意识。信仰是精神支柱,是精神动力。失去信仰,就会丧失精神动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会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时刻牢记、时刻践行,工作才会有动力,干事业才会有热情。纵观大大小小的落马贪官,无不是从信仰缺失和信念动摇开始,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的。

“第一要务”——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错,但“硬发展”是没道理,只有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些地方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进高污染项目等“穷折腾”做法,就是违背科学发展的行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充实和发展了“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人为本”的核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两种不同的说法;而“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所以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也是广大群众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科学发展是战胜困难、共克时艰的法宝。

“第一表现”——精神状态。把精神状态作为领导干部的“第一表现”是因为,一个人水平再高,能力再强,如精神不振,状态不佳,也不可能有所作为,更谈不上成为带领群众共克时艰的模范。领导干部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一门心思、一个劲头谋发展,才能把全部身心放在党的事业上和为人民服务上。

“第一能力”——求真务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是干出来的。”胡锦涛同志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原则。”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就体现在责任心、修养、作风和能力上。只有责任心和能力是强的,修养是高的,作风是实的,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模范地带领群众共克时艰,渡过难关。

“第一责任”——保持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促进发展是能力,保持稳定也是能力。没有稳定就不可能发展,没有稳定就会一事无成,原来的成果也会被葬送。因此,我们要切实强化大局意识,把保持社会稳定作为自已干好工作的第一责任,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应有的保证。

“第一标准”——群众满意。强化公仆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科学发展是为了人民而发展。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增强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时刻从群众利益着想,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群众利益上,放在群众高不高兴、拥不拥护、答不答应上,用群众满意度来评判我们工作的成败得失。

“第一方法”——调查研究。把强化务实意识,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的“第一工作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重视调研,往往思路开阔、决策科学、措施得力,工作才有针对性,才富有成效,才能避免主观和教条主义、避免造成“穷折腾”和“折腾穷”。只有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一纪律”——清正廉洁。领导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应该牢固树立几种意识。一是感恩意识。要对得起组织的重用、群众的拥护、同事的支持。二是敬畏意识。要慎对权力,权力用好了,能为我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用不好会害人害己。三要有惜福意识。要知晓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的道理,做到傲不可长、骄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四是控制意识。从公仆到贪官就是一念之间,从功臣到囚犯仅一步之遥,这就要求我们要慎微慎独、慎始慎终、知足常乐。实践证明,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纪律”才谈得上当一个人民公仆。

(本文资料引自《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文责自负)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