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燕赵人民代表网 >> 公民与法治内容 >> 2009年第8期
  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向
 
王宇翔

公民作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元性、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必须伴随着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公民具有成熟的政治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以此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完善。
   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关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环保意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但公民义务意识、公民行为意识相对较弱,在公民认知与公民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欠缺,另一方面还在于目前高校缺乏明确而系统的公民教育,缺乏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
   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他们的公民素质,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

一、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公民思想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政治优势。教育好、引导好一代一代的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1978年就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明确指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他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力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
   在这一教育指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以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原则。理想是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支配人们社会行为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指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的事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

二、坚持法制与纪律教育,规范学生的公民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纠正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巨大的,但并不是万能的,还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和纪律,才能有效地规范人的言行。邓小平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也要坚持下去。就好象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律,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些观点都充分说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把法律和民主放到同等位置。他在强调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强调了法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他指出:“法律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主义也要进行这个教育。”邓小平也非常重视纪律教育,他认为,纪律是实现理想的保证,是达到团结不可缺少的手段。他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并出台了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将原来的7门课程改为4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被确定为大学生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公民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包含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目标,以培养合格社会成员为根本宗旨。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其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培养大学生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力求把大学生培养成“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21世纪合格公民。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也是公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激发大学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共生活的热情与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将公民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在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参与管理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管理潜移默化地将对自我、他人与社会的权责意识植入内心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四、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公民潜能
   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开展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具有公民教育功能,它所特有的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人文素养提升功能等,决定了它在满足大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道德原则隐含其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启迪。公民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适应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而成为养成大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共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达到知行相统一;也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充分认识到公民意识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因此,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程度,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按照公民的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使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当前,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已经意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开展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三下乡”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在参加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实效。特别是借助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而大学生们也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中成长、成熟起来,认识到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素质的提高、公民社会的形成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大意义。

五、坚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但同时也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在学生中迅速普及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公民教育进网络力度不够,没有在同学中占领市场。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上网只是为了聊天,收发E-mail和在线游戏,聊天的内容也多为无主题的闲聊和纯感情的交流。在网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判别力,对同学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公民意识与素养,有着巨大的学生心理市场和可利用的网络空间。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具备了利用网络技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条件,而且我国历来具有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各高校都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加大公民教育力度,拓展公民教育途径,提供了必要的智力和人力保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主动出击,对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尽快作出具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增加教育内容,扩展教育空间和渠道,使之与网络外的教育相结合,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新格局,以增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开拓高校公民教育新局面。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本站声明 | 网群单位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