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期(总第193期)->法治锐评->关于监督的话题
关于监督的话题
 
◎陆京慧
  监督,既是一个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新问题。说老,是说人类自从有了政治上的强制力以后,也就产生了对“强制力”进行监督的理论。说新,是说监督对某些国家,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受封建专制长期统治的国家,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国的经济犯罪为什么那么多,而西方国家为什么少有听说。对此,有记者曾专访过北大的贺卫方教授。贺教授讲: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体制上找原因。我国的贪污受贿犯罪行为那么严重,是因为我们国家官员手中的权力过于集中,而这种权力的运行又缺乏监督。也就是说,我国官员手中权力谋私的空间过大,机会过多。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官员则不然,他们没办法贪污受贿,他们没有那个用“一枝笔”就批多少多少钱的权力。他们政治中的议会制度、司法制度、舆论监督,使官员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工作,而不敢贪污腐败。
  由此来看,中国官员的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少监督,才是中国官员犯罪多的根本原因。而美国官员手中没有那个权力,而且监督严密,所以,才很少有贪污犯罪。
  西方国家官员贪污受贿犯罪行为少,我们国家官员经济犯罪相对较多,在监督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即监督的逻辑起点不同。近代著名学者林语堂说:西方人爱将政府“作坏坯子看待”,而中国人则相反,爱将政府视为“贤能政府”。林语堂说的话有道理。正因为西方人爱将政府“作坏坯子看待”,所以,他们才认为监督是一种必然,不监督才是一种反常。而我们国家爱将政府视为“贤能政府”,所以才会认为对政府的行为看着、督促着,是对政府的不信任,才会认为监督是一种“找麻烦”。正因为监督的逻辑起点不同,所以,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监督效果。
  政治学告诉我们:权力从来就具有独占性、扩张性和排他性的特点。权力倾向腐败,是权力的本性。因此,要想使权力不至于像奔腾的河水那样横冲直撞,必须要有足够高和足够坚硬的堤岸。这种堤岸就是监督。监督权力的运行,不是相信谁或不相信谁的问题,也不是跟谁过不去的问题,而是权力运行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选择。对此,我们必须来一个观念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