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期(总第193期)->探索研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栾志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给我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具体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你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工作态度。那么作为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是正确的呢?这就是“六爱”——爱党、爱国、爱社会、爱家、爱他人、爱自己。
  一、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的群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无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奠基工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在新形势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对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趋活跃和多元,当代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显现出契合时代变化的新特点。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加强价值观教育,重点是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
  二、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抓起。要正确认识当前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现状,从小抓起,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抓起。具体来讲,就是要让我们的培育工作真正源于学生生活,真实面对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因社会生活变化而带来的道德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变化的需求,让培育工作真正切合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要。要关注学生生活,真正坚持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重视社会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工作。我们要遵循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突出实践与体验,强调由内到外的内化与生成,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思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教育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健康成长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三)不断拓展培育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分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也极其深刻,要想取得良好的培养、教育效果,一方面要继续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始终是培育工作的基础,搞活课堂教学对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另一方面,要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等,全面提高培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着力锻造和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功能。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充分发挥自主教育的作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外在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经历、学习过程、内在感悟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往往依赖于权力和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忽略了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的重要作用。因此,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责编:马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