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1期(总第193期)->法治讲堂->维护隐私权,还生活以宁静
维护隐私权,还生活以宁静
 
◎张勇
  你可能与邻居同住多年,老死不相往来,但他们对你的生活细节了如指掌。除此之外,快递员熟记你的号码和住址;钟点工互相分享你们家的秘密;公司网管知悉你在公司里聊过的每一句话。个人信息登记、存储卡、U盘、硬盘、自助柜员机……都是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让隐私泄露。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手机不断收到各种垃圾短信、家中经常接到推销电话等等,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让人们防不胜防。
  “裸奔”的个人信息
  【镜头一】被短信吞没的生活
  “我的任何信息几乎都有人知道,毫无隐私可言,仿佛自己是个‘透明人’。”做市场营销工作的王先生很无奈,“一些出租房屋的短信一个接着一个,还经常半夜三更发来。尤其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有人知道我租住的房子快到期了。刚刚买了房子,钥匙还没到手,就有不少建材厂商、搬家公司给我发来短信,问我要不要买家具、建材,要不要搬家。去年年底,我爱人刚生完孩子,还没接回家,数不清的婴儿用品的广告就寄到家里了。”
  【镜头二】求职简历引发的泄密
  公务员肖小姐说,她经常收到一些关于化妆品、健身美容、商场打折、办证等名目繁多的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有的干脆将宣传材料直接寄到了单位。令肖小姐不解的是,对方是通过什么渠道获知自己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的?后经肖小姐回忆,前年自己大学刚毕业时,曾向一些招聘单位投递过求职简历,难道是这份简历惹的祸?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求职者在海量网投简历后,和肖小姐一样遭遇过骚扰。而一份填得十分详实的简历就是泄露你隐私的罪魁祸首。
  【镜头三】百度出来的电话本
  “刘主任您好,我们是某某公司……”在一家事业单位任办公室主任的刘先生,最近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内容大多为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商业推销和宣传。与以往收到的垃圾短信不同的是,这些电话不但指名道姓,甚至连刘先生的工作单位、职务等个人资料都说得准确无误。时下,如果你注册一个百度账号,就可在百度文库上看到全国各地老板手机号、电子邮箱等信息,而且能成批量下载这类文档。还有一个叫作“名片网”的网站,网民只需在它上面注册一下,就可以轻易地查到很多名片,而名片上的信息不仅包括了姓名、公司、职务,还有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个人信息。
  【镜头四】被盗走的QQ秘密
  “尊敬的客户,您最近在某商场刷卡消费,该金额将从您的贵宾卡上扣除,如有疑问请拨打以下电话查询……”吴先生多次收到这样一些短信。“又是诈骗短信,收到这样的短信已经不止一次了,他们从哪儿知道我的手机号码的呢?”愤怒之余,吴先生忍不住向同事抱怨。后经查证,吴先生的QQ号被黑客盗走了。一个个打开的对话框,是每个人各种小心思小隐秘的汇聚处。QQ/MSN账号被盗,对网友来说,无异于丢了家门钥匙。而QQ和MSN中的一些聊天记录和个人资料也成为隐私泄露的重要途径。
  是谁泄露了我的隐私?
  经过调查发现,个人信息被出卖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从政府相关部门窃取。某些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着老百姓大量的个人资料,而且绝对是齐全和真实的,由此吸引了众多中介公司的青睐。在这样的单位里有一个靠得住的“朋友”,就能获得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二是到办事单位买取。人们在买车、买房、看病、购买保险、办理银行卡和会员卡、报名考试、求职、甚至征婚时都会留下详细的个人资料。作为直接面对这些信息的办事部门和人员,很容易把客户资料偷偷拿出来卖给寻求相应需求客户的商业机构。三是用市场调查的方式套取。雇佣学生或调查员利用打电话、路访、入户调查、邮寄等方式做某项市场调查。以礼物赠送的方式吸引人们,在人们画完钩钩叉叉后,他们又会恳切地要求你填上自己的职业、工作单位、电话,甚至个人收入等内容。四是恶意套取。一些人有意识地在网上刊登个人求租求购的信息,或以举办公益演出、各种比赛和会议为由,诱惑人们留下详细的私人信息。五是安装监控设备。一些企业老板为了监视员工是否认真工作,随意在员工工作区安装摄像头。某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作弊,也会使用这种办法。六是运用网络窃取。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网站会员名、进入聊天室、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都可能被泄露。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网络上的一些“间谍”病毒和已经普遍采用的电子监控程序cookies文件,不仅可以收集用户访问过的网站等信息,甚至还可以盗取用户银行账户密码。
  信息泄露如何维权 ?
  防信息泄露需“全方位戒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加强自我保护,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陌生人,更不能轻信那些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的违法活动。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电脑系统及硬盘文件。要仔细检查自己的计算机名,是否是自己的名字,密码跟自己的银行密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要及时进行更改。
  二是电子邮箱、网络交友。很多社区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电子邮箱等也在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个人信息。对此,最好不要留下自己的重要信息。如果对方要求填写的电子邮箱地址对你并没有实质性作用,则不妨杜撰一个邮箱地址。
  三是招聘网站。招聘网站也是泄密的多发地点。使用X先生或X小姐的称呼,并不会影响您的应聘效果。
  四是在线交易。在线交易地址检查确认正确无误后,才可以输入自己的账号号码和密码等信息,防止上钓鱼网站,防火墙安装病毒库及时更新,系统补丁能打最好打上,关键的交易不要在公共计算机上进行。
  五是手机防护。手机拍照后的照片,最好不要长期保持在手机中。手机如果有开机密码功能最好开启使用,并设置足够强度的开机密码。要注意自己手机发送草稿和已发送信息保存功能,该定期删除的还是要删除掉。手机上网用户的登录信息,重要的信息如上网登录、银联等,一定每次输入,不要保存。
  别当骗子的帮凶
  人们的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不会向社会公开,推销人员及骗子怎么会对一些人的个人资料了如指掌呢?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己在不经意间当了骗子的帮凶。因此,建议不要去上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站,这些地方是黑客活动活跃的地方。如果涉及到金钱交易额较大的时候,请尽量注意安全性,一般最好到银行柜台处理。下载一些免费软件时,尽量去软件的官方网站,因为盗版软件中存在许多盗号、病毒程序。
  此外,对于手里掌握大量他人信息资料的单位或部门,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处理他人信息资料,当保留则保留,当返还则返还,当销毁则予以销毁,最大限度地防止个人信息资料泄密。随意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甚至把其当成商品买卖,这些信息资料一旦落入骗子手里,自己就成了骗子的帮凶。果真那样,后果就不是侵犯他人隐私权这么简单了。
责编:王 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