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2期(总第194期)->监督广角->年底突击花钱,为何年年质疑年年有
年底突击花钱,为何年年质疑年年有
 
◎高 立 何雨欣 韩 洁

  时值岁末年终,关于财政资金年底“突击花钱”的质疑声再起。公共财政账目2.6万亿元待支出,有多少会被乱花?政府花钱为什么总要集中在年底?日益深化的财税体制改革能否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2.6万亿元待支出会被乱花吗?
  每逢年底,“突击花钱”的话题总会引起热烈的讨论。2014年,财政部的最新数据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和质疑:2.6万亿元不是小数目,这样一大笔钱要在年底的最后一个月里花掉,如不加以约束控制,恐怕会出现突击花钱、滥用公款的情况,造成巨大的腐败和浪费。
  “‘年底突击花钱’的说法不见得合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教授杨志勇说,更为客观的提法应该是“年底集中花钱”。而且,大笔资金待支出并不一定意味着这笔钱一定会花出去。
  大额剩余支出和盲目乱花钱不能画等号。尤其是在2014年八项规定和财税纪律愈加完善的背景下,政府想要乱花钱越来越难,过去时常见诸报端的“天价采购”等乱象已经越来越少。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作出回应,年底剩余的财政支出预算,并不是要无序突击花掉,所有资金按照预算用途和项目合同,乱花钱将面临审计监督。
  目前,我国的确存在财政支出进度慢、支出不均衡的现状。但预算中剩余的资金都是有归属的,支出当年没实现的,按照财政管理制度要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而如果项目撤销或完成后有节余,预算中的钱须上交。
  政府花钱为何集中在年底?
  与往年相比,2014年的情况并不特殊。专家表示,还是要看到改善和进步之处。
  事实上,过去我国曾有过最后一个月支出25%甚至更多的情况。2008年12月份财政支出占全年支出的比例就曾高达26.8%。到2013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17.9%。
  不过,年底财政支出大幅高于之前的月平均数,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政府花钱为什么总是要集中在年底呢?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认为,这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财政预算执行仍存在诸多缺陷。
  政府拨款慢、资金到位滞后,影响了财政支出的进度。记者此前在浙江、河南等地调研了解到,地方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要靠中央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资金下达到基层地方政府的时间普遍较晚,一般要到下半年,有的甚至要到11月、12月份。
  广东某市财政局总会计师说,每年地方财政局所做的预算草案报告需要经当年的地方人代会审议通过,而每年的市人代会最晚时会在3月份才开。地方人大批准后,预算一般要到二季度才下到各部门。
  政府层级多,导致财政资金下拨环节复杂,也是造成年底集中花钱的重要原因。财政部一位知情人士称,钱从中央分到省里,从省里分到市里,从市里分到县里,再从县里分到各个执行部门十分复杂。据了解,有些专项财政资金,首先要取得中央主管部门批复,比如涉及环保的,要找到环保部确定各省份资金额度,省里又要考虑省级留多少,跟市县分多少。
  此外,预算编制不科学也是重要原因。专家指出,现在财政预算编制仍采用基数法,根据相关部门上一年支出情况来确定今年的预算。这样的预算编制是不科学的,容易造成突击花钱、资金浪费等现象。而且,政府预算编制和审查的时间也不够充分,人大审批预算只有几天的时间,导致预算不够科学完善,不能很好地约束政府支出行为。
  年底集中花钱会改善吗?
  说到底,人们质疑一些部门“年底突击花钱”,并不是反对政府花钱,而是反对“乱花钱”。专家认为,要减少公众的疑虑,一方面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使政府花钱更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财政公开力度,打造阳光政府。
  可以看到,2014年以来我国在预算改革方面的进展显著。8月底,新修改的预算法正式表决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10月份,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详细列出了预算管理的七项重点改革内容,其中就包括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等。
  预算改革能否起到遏制“年底集中花钱”的实际效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燕表示,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使预算编制更细化、更科学,有助于刹住政府“大手大脚”乱花钱之风。
  此外,年度预算容易导致年底集中花钱。杨志勇认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推动中期财政规划,未来“年底集中花钱”现象就会逐步改善。
  多位专家还指出,推进预算公开也非常重要。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应全部细化公开。政府如何花钱,要让大家看得见、看得懂,让百姓放得下心。


  (摘自2014.12.12《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