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5年第2期(总第194期)->社会寄语->反腐大片的“品牌效应”
反腐大片的“品牌效应”
 
◎庞岚

  央视一套播出了中纪委反腐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第三集《狠抓节点》,片中曝光了数起发生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关键时间节点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
  中纪委与央视合作的反贪大片成为电视台的“热播剧”,被网友们评价为“声大料猛”。
  大家追捧这部“大片”,一方面是因为反贪早已成为百姓心底最迫切的呼声,中纪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打老虎、拍苍蝇,是最最契合民意的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拍得很“地道”——对于贪腐官员指名道姓、毫不避讳;对于贪腐细节“有图有真相”,甚至有视频揭露。从节目编排来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对网上反腐舆情十分了解,相关述评不打官腔,诚恳真挚。
  其实,回顾一下中纪委这一年来各种给力的举措,实实在在反腐的同时也一直很注重自我宣传,致力于塑造自己的“品牌效应”。
  比如说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及时公布最新动态,打造权威的发布平台;比如说巧妙运用传播规律,坚持在一段时期里每周五公布最新的大案要案,几周下来,敏感的公共媒体和网民们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且开始定时守候。
  这种“点击期待”也迅速成为了一个公共话题,进一步扩大了网站的影响力。
  如果说动作与科幻大片成就了“好莱坞”这样一个品牌,那么火爆热播、成为全民话题的反贪大片,则大大助力于中纪委的“品牌效应”。
  对于中纪委充分利用传播规律、精心打造自身品牌的举动,大家充满期待——当中纪委成为一个反贪的品牌与标杆,当“周五见”成为一种震慑力,让不良官员如芒刺在背,那么作为反腐倡廉“掌门人”的中纪委,就可以将其自身的“武功”发挥到极致。
  反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腐败行为的风险变得极大。中纪委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威慑力,让自己化身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克制贪腐官员的利器。随着反贪腐不断深化,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大,所以接下来我们期待着中纪委“遇强更强”。而我们的终极期待,则是中纪委不需要再频频地打老虎、拍苍蝇,而是大多数时候处于一种“引而不发”的状态,因为那就说明官场的风气已经基本好转,贪腐官员已经少之又少了。


(摘自2014.12.18《法制晚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