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7期(总第247期)->随笔杂谈->文明的尴尬
文明的尴尬
 
◎关玉生
  公元前199年9月的一天,汉高祖刘邦和他的皇后吕后在从洛阳返回长安的路上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争吵的原因是,高祖苦于“匈奴屡犯边”,听从大臣的建议,想把他和吕后生的鲁元公主嫁与匈奴单于冒顿为妻。高祖此时打的算盘是:我把公主嫁给你,你就是我的女婿,我就是你的老丈人,哪有女婿侵略老丈人的道理?这样边境岂不就安定了。这是其一。其二,我把公主嫁给你,生了外孙即是太子,太子是单于的合法继承人,一旦老单于死,外孙即可成为单于。到时,作为外孙的单于是不可能再惹外祖父生气的。这样边境就会得到较持久的安定。
  然而,令高祖意想不到的是,他把这个如意算盘告诉吕后之后,吕后却和他大闹了起来。吕后日夜哭泣,后又改变法子劝刘邦说:“咱们就这么一个女儿,怎么就舍得让她离开父母去那个没有开化的苦寒之地呢?”你别说,吕后这一招还真灵,刘邦还真的没了辙。“上竟不能遣”。也就是说,刘邦在吕后又哭又闹又劝之下,终究没能把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
  对于刘邦嫁女这件事,后人有不少评论,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皇帝也是人,英雄也儿女情长。
  一年以后,一生爱玩损招的刘邦又使了一个损招,即在同宗室中找了一个女孩,让她冒充鲁元公主嫁给了单于冒顿,从而实现了他的所谓“嫁女和亲”的计划。
  “嫁女和亲”这一政策的出现,是不是刘邦的首唱,我没有研究过。但至为明显的是,自西汉实行起,以后的朝代似乎就没停止过。比如,东汉蔡邕女蔡琰(又名文姬)嫁给南匈奴左贤王为妻,在匈奴生活12年后,被曹操用金币赎回;隋朝的义成公主嫁给突厥颉利可汗为妻,并在突厥生儿育女;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吐蕃赞普为妻等等。
  问题的关键在于, “嫁女和亲” 这一政策存在的价值,即它对边境安宁,民族和解,以及提升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等方面的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作为一项旨在维护边境安全的政策,它的存在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它不是一项成功至少是不完全成功的政策,它甚至和文明无缘。
  首先,其出发点不对。维护边境安宁靠什么?靠能力建设。这种能力建设既包括硬实力建设,也包括软实力建设,而不应该是嫁女人。正如《资治通鉴》的编撰者司马光老先生在列举了高祖嫁女这件事后接着写的评论说:“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资治通鉴》第一卷第383页,中华书局1956年版)由此来看,司马光的观点非常明确:此议此行不妥。今人如鲁迅先生对此政策也很不为然。他在《灯下漫笔》这篇杂文中写道:“古人曾以女人作苟安的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亲’。”在鲁迅看来,用女人换取偷安无疑于“自欺”,尽管冠以“和亲”的光环。
  第二,并未得到预想的结果。史载,自高祖刘邦“嫁女和亲”后,汉朝又有几次选“公主”送单于冒顿为妻。按理说,单于冒顿既然成了汉朝的女婿,应该对汉朝谦卑一些才是,然而,事实和人们期望的恰恰相反。我举一个例子,公元前193年,冒顿仗着自己力量强大,给吕后写了一封信(时高祖已死),并派专人送到长安。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呢?是一封挑逗吕后的信,是一封侮辱吕后的信,自然也是污蔑汉朝的信。冒顿写道:“我是一个寂寞的君王,又生在北方荒凉的草泽地带,长于牛马成群的原野之上,屡次到达边境,希望深入中国腹地一游。而你的丈夫初死,想必空闺难耐。我们两人,既然都不快乐,又无法取悦自己。你不如嫁给我,各人用自己所有的,交换自己所没有的,你芳心如何?”吕后看到信后,“大怒,召将相大臣,议斩其使者,发兵击之”。后经季布等一再申明:“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劝吕后不要和畜生一般见识,同时用“昔时高祖北征匈奴被围平城七日”的教训进行劝阻,吕后才渐渐平静下来。这样的后果恐怕是刘邦生前没有想到的。其告诉人们:人,经济上不独立,政治上很难守节;国,没有强大的实力,也很难得到尊严。
  再举一个例子,公元1126年12月15日的汴京,一座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这座都市因一幅《清明上河图》的传世,至今仍使人仰慕它昔日的辉煌。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世界级的名城,由于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竟在12月15日这一天丧失了所有的抵抗能力。不但黄河天堑,任胡骑飞渡,就是守卫这座大城的三万禁军,也都不堪一击,大部逃亡。城破的那天,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三千余名宫人、百官等全被金军俘获。得胜后的金军又狮子大开口索要巨额赔款,因已经灭亡的北宋朝廷没能力再支付巨额赔款,金朝于是又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另一个方案:你们不是有女人吗?用女人作抵。王妃、帝姬每人折合金子一千锭;宗妃、宗妇每人折合金子五百锭;族姬、族妇每人折合金子二百锭;贵戚女每人折合金子一百锭……在金朝的淫威下,那些精擅书画、深谙音乐、迷恋诗词、体貌宛如仙人的贵族女性,还来不及从一个婉约缠绵的梦中醒来,就零落成泥碾作尘,成了金军的性奴。这其中有徽宗的郑皇后、宠爱的王妃、韦妃等,还有钦宗的皇后。
  请问,金朝可谓得到了宋朝最漂亮、最高贵的女人,他因此宽容了宋朝么?回答是否定的。
  公元1127年3月,金朝将徽、钦二帝等三千余人,以及掳掠的珍宝玩物、皇家书藏、天下州府地图等全部押往金朝的首都燕京,后又押往位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的五国城。这些皇室成员及百官一路受尽欺凌,尝尽失国之痛,大都不是死在路上,就是死在了遥远的北国。宋徽宗赵佶在苦寒的五国城日夜想念家乡,他写信给已即位南宋皇帝的儿子赵构道:“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其处境凄苦和思乡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赵构怕老爹回来以后威胁他的皇位,一直不肯去搭救,只是把已嫁金人的生母韦妃要了回来。公元1135年4月甲子,赵佶在被囚禁9年后,终因不堪折磨,病死在五国城。赵佶死后,金世宗将他安葬在洛阳,后由高宗赵构将骨骸运回葬于临安(今浙江杭州)。
  历史有时是会流血流泪的。北宋亡国之痛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它告诉我们:文明的崛起只能靠力量,强国之梦的实现只能靠发展。没有力量的支撑,贡献再多的女人也只能写就二字——屈辱。
  中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文明积淀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具有文明的因子。因此,反思、质疑和批评历史的灵魂,比歌颂更有价值,更显得珍贵。因为反思、质疑和批评能带来思考,思考才能使人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