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
公民与法治电子版
->2017年第7期(总第247期)->历史与人物->李义府的“奸”和唐高宗的“宠”
李义府的“奸”和唐高宗的“宠”
◎易水寒
“宠过则生奸”。这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深刻启示和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当权者必须远离“宠臣”,宠臣,一则会危害国家,二则也会危害当权者自己。其后果极其恶劣。时下,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所谓“闺蜜干政”丑闻,实质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宠臣”坏政的翻版。
李义府何许人也?此人既是唐高宗朝的右相,又是有名的奸佞之臣。史载,“义府容貌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狡险忌克,故时人谓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谓之李猫。”(《资治通鉴》语)
李义府在唐太宗朝,仅是门下省的一位典仪,从九品下,品秩很低,但其很会耍阴阳两面和看风使舵,他看到太宗善用忠正之人,于是就向太宗献了一篇“承华箴”,其中提出:“佞谄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绝,其害必彰。”其意是劝诫唐太宗要防范奸佞谄媚之人。太宗见此,召见了他,并提拔了他的官职。
太宗死后,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刚立,即陷入一场感情纠葛,他迟迟忘不了当太子时的一位情人——太宗朝的武媚娘。加之皇后王氏为间萧淑妃之宠,也同意把武媚娘接回后宫以制约萧淑妃,于是,高宗在王皇后的支持下把武媚娘接回后宫。然而天下事有一得必有一失。这武媚娘进了后宫,夺了萧淑妃之爱,也为王皇后出了一口恶气,同时武媚娘也晋升为昭仪。但这武媚娘偏偏“蛾眉不肯让人”,进了后宫,当了昭仪不说,在后宫中又打起了当皇后的主意。加之王皇后一直无子,高宗也有意把她换掉,二人一拍即合。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宫廷有两件最为要紧的事情,一是易太子,二是换皇后。太子,乃国之储君,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皇后,母仪万邦,动静亦事关全局。特别是要换王皇后,更非易事。一则王皇后乃唐太宗亲选,太宗临死前指着太子李治和他的媳妇王氏对既是当朝宰相又是自己的内兄的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太宗长孙皇后之兄)及大臣褚遂良等人说:“此朕佳儿佳媳,全托给你们了。”二则王皇后无大错,单凭不生子一条理由并不充分。在此背景下,尽管武昭仪想当皇后,高宗也想让她当皇后,但启动起来仍相当困难。
正当二人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时为中书舍人的李义府摸到了这个信息,于是,当夜写了一个奏章,以王皇后无子为由,公开提出“废皇后王氏和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看到奏章后,甚是中意,于是召见了李义府,并赏赐给许多东西,武昭仪还派人到李义府府第进行了慰问。不久,又把他的官职由中书舍人越级提拔为中书侍郎,成了名副其实的朝廷命官。
自高宗李治和武昭仪得到了李义府支持他们“易后”的奏章,他们的胆子似乎一下子大了起来,于是,向既是当朝宰相和辅佐大臣,又是自己亲舅舅的长孙无忌以及褚遂良等大臣公开提出了“废皇后和立武昭仪为皇后”的要求,结果被长孙无忌以“太宗生前有交待”为由严词拒绝。武昭仪为了最终说动长孙无忌,甚至还带了“三十余车东西”亲临长孙无忌府第看望,长孙无忌就是不吐这个口。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天,同是唐太宗生前好友,且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司空李勣下朝后看望高宗,高宗又向他谈起“想另立皇后,长孙无忌等不同意”之事,李勣听后马上说了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的话,意思是立谁不立谁当皇后,那是你们皇家的家事、私事,没有必要去问外人。李勣有这样的话,另一位当朝大臣许敬宗当听到“易后”不顺畅后也对高宗说:“田舍翁多打几斗粮食还想换个媳妇,何况当朝皇帝?”高宗和武昭仪听到李勣等人的话后,脑子好像一下子又开了窍,于是,在“易后”的问题上他不再和舅舅长孙无忌等人商量。干脆下诏: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为皇后。皇帝的诏命既然已下,长孙无忌等人也就只有生闷气,不再好说什么。
武昭仪如愿以偿就位中宫。这武昭仪可是个爱记仇的女人。“你让我不痛快,我会让你终生不痛快”。这个女人不但是这样想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就位中宫不久,她就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李义府及其同党许敬宗等也不甘示弱,他们秉承武皇后的旨意,以“莫须有”的罪名对长孙无忌等进行了种种诬陷。这帮人先是把褚遂良赶出了朝廷,让他到边远的州去做刺史,致遂良在贬后不久病故。继而又诬长孙无忌“谋反”,把他也赶出朝廷。对于这位亲舅舅的所谓“谋反”罪名,开始高宗并不相信,但高宗昏就昏在,你不相信“谋反”,你可以召见这位舅舅,当面问一下情况吗!但高宗没有召见他,听到长孙无忌“谋反”的所谓“证据”后,仅说了句“我家不幸”,就任凭他们把舅舅送往地狱了。长孙无忌先是被贬至黔州,既而又召至京师下狱审问,但长孙无忌终不承认“谋反”之诬,说“身可杀也,辞不可更”。结果吏无法结案,“乃代为狱辞结奏”(代长孙无忌认罪)。“戊戌,诛之,尸于城西,亲戚莫敢视。友人王方翼叹曰:‘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上(指高宗)闻之,不罪也。”(见《资治通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大臣的无罪遭贬遭诛,足见奸佞残忍,也足见专制政治的蛮横。
李义府等帮武后扫清了政敌,接着便是肆意“恃宠用事”。这里我仅举两例:史载,“右相河间郡公李义府典选,恃中宫之势,专以卖官为事,铨综无次,讟怨盈路”。这段记载在《资治通鉴》中的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李义府仗着高宗和武后的宠信利用选官的权力大肆买官卖官,以致搞得天怒人怨,以致人走在路上都在骂。
还有,时洛州有个美妇人淳于氏,因有罪被关在大理狱中,李义府的属下大理寺丞毕正义为了娶这位淳于氏做偏房,没经程序就偷偷把她放了。大理卿段希玄知晓后把毕正义告上了法庭,高宗接到奏章后命给事中刘仁轨等去审这个案子,李义府恐事泄后连累自己,于是逼着毕正义在狱中自杀。有人又把李义府逼人致死之事给捅了出去,高宗看到是宠臣李义府所为,就把这封告状信给压下了。
此时有位叫王义方的侍御史实在看不下去了,欲再奏弹李义府,考虑到奏弹当朝皇帝、皇后的宠人会遭到不测,于是就先把想法告诉了自己的老娘,说:“义方为御史,本职是打击奸佞邪恶,扶持正义,如视奸臣而不纠则为不忠,纠正而身危使老娘担忧又为不孝,我处忠孝二者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老娘听义方这样讲,说道:“过去王陵之母,杀身以成子之名。你能尽忠以君,我死而无憾,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考虑我。”义方听到老娘一席话,于是写奏章对李义府进行弹奏,奏章中曰:“义府于众人眼下,杀六品寺丞以灭口,实属罪大恶极,望陛下立案审理,”高宗看到还是弹奏的宠臣李义府,于是又把奏章压下。不但没让再审李义府,反而说:“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命贬义方莱州司户。”在唐高宗那里,偏袒所宠之臣而不管善恶;打击敢言之人而不问曲直,封建社会这种权力的专横,简直可以说登峰造极了。
有道是:“宠过则生奸。”“笑中刀”李义府仗着高宗和武后的宠信而百般作恶,以致搞得天怒人怨,庆幸的是高宗特别是武后还没昏到不可理喻的程度,他们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一位宠臣这二者之间孰重孰轻的问题上到底还算明白,当他们看到李义府只是生事,而且无任何再利用的价值之时,于是一纸命令把他流放,这位“笑中刀”不久即忧愤致死。害人者终究也会害己,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高宗和武后搞“宠臣”的经历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当权者必须远离“宠臣”。“宠过则生奸”,宠臣一则会祸害国家,二则也会祸害当权者自己。时下,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干政”丑闻闹得风起云涌,以致被弹劾下台,其实质就是中国历史上“宠臣”坏政的翻版,教训极为深刻。
栏目责编:王玮
投稿邮箱:wangw@hbrd.net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