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13期(总第253期)->府院巡览->全力打好“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全力打好“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杨泰安
  2016年以来,为落实周强院长在全国人代会上“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庄严承诺,全省法院在河北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有力监督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立“2016年底初步缓解,2017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自我加压,创新机制,重拳出击,奋力攻坚,全省“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初战告捷。
  一、河北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主要做法
  (一)省委重视,齐抓共管,法院执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2016年6月,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省法院党组关于“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汇报。会后,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省法院《河北省法院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意见》,明确了河北法院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了各级党委、法院以及40家相关职能部门在解决执行难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时限要求,使河北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同攻克执行难的良好格局。
  (二)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执行工作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建立“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明晰法院内部立案、审判、执行等各部门工作职责,将主动执行理念贯穿立审执全过程,形成了权责明晰、合作密切的执行工作新机制,促使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二是建立“一审查双移送”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全省法院通过公诉、自诉两种渠道,共审理拒执犯罪案件327件,有力地震慑了执行“老赖”。三是积极推进审执分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唐山中院探索建立了“上统下分,裁执分离,人财物案统一管理”的执行体制新模式,得到了最高法院周强院长的充分肯定。“唐山模式”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执行体制改革的两种模式之一。四是创新执行工作宣传方式。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布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2016年,全省法院共拍摄与执行工作有关的专题片21部、微电影16部,通过央视、河北卫视等媒体宣传典型案例855件。省法院制作的执行微电影《凝心》荣获全国法院第四届十佳微电影评比最佳微电影奖。
  (三)顺应时代,转变思维,大力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接最高法院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立起覆盖全部银行存款及其他金融产品,以及税务、民政、车辆、户籍、酒店住宿及工商登记等信息的网络化、自动化执行查控体系。2016年以来,共提起网络查询1321.9万笔,涉及案件28.7万件,金额约5255.3亿元。二是精心打造智能化执行办案系统。规范执行工作流程,通过智能提取、智能生成、智能推送等功能,实现文书制作、司法公开、失信名单发布等一键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三是依托信息化强力惩戒失信行为。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两办”转发了省法院《关于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新机制正在全省形成。
  (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认真开展执行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飓风行动”。2016年9月,全省法院开展了为期百日的“基本解决执行难飓风行动”,共开展集中执行239次,以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207件,司法拘留1386人,向社会公布失信黑名单2.39万人次,迫使2342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为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执行的鑫东硕塑料有限公司申请腾房案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执行案件”,“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飓风行动”被评为“河北2016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二是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在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三级法院共同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共集中办结各类涉民生案件2000件,执行到位金额6308.81万元,其中涉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630件,为138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103.32万元。三是加大执行信访案件工作力度。严格落实执行信访责任,畅通渠道,推动问题解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共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实施司法救助317人,救助金额480.97万元。2016年以来执行案件进京访化解始终保持全国法院先进行列,多次受到最高院通报表扬。
  (五)强化管理,细化监督,扎实推进执行规范化建设
一是建立执行案件评查制度。成立执行案件评查领导小组,对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移送纪检部门依法依纪处理。对问题比较突出的法院,由纪检部门或执行局对该院院长或执行局长进行约谈。二是加强执行款物的规范管理。积极落实“一案一账户”管理的各项改革措施,全省法院共录入“全国执行案件暂存款管理系统” 2789案3270笔,总到账金额17.19亿元,已发放11.20亿元,执行款物管理水平位居全国先进行列。三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现场监督执行,认真办理交办案件。2016年,省人大内司委、信访办共交办24件执行案件,其中11件已报执行情况;省人大交办代表建议5件,均报办理报告。
  (六)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警,执行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
  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筑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意识,不断夯实执行队伍思想根基。二是强化执行业务培训。将执行改革、信息化以及新颁布法律作为培训重点,强化执行人员理论素养和实战能力。三是扎实推进执行队伍作风建设。加强纪律约束,以零容忍的态度清除执行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2016年,经过广大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各级法院较好完成了执法办案任务,2016年共新收执行案件23.81万件,执结22.34万件,同比增加近10万件,执行结案率为84.0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执行标的到位金额555.69亿元。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和外界干预执行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法院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情形得到有效治理;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的程序标准等相关配套机制得到有效完善;裁判自动履行率和执行标的到位率明显提升,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行办案周期明显缩短,执行申诉率和执行人员违法违纪率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执行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对执行难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澄清。执行难问题不仅是一个司法问题,也事关政治、经济、民生等工作全局,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部分案件本身存在“执行不能”问题,虽经法院努力工作,还不能得到当事人的充分理解,需要重点加强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直观感受,使法律风险、商业风险意识深入人心,为“基本解决执行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执行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乱执行仍有发生。不严格适用“终本”程序,片面追求结案率的情况在个别地方也很突出。三是执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执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干警政治业务素养不高,少数执行人员对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四是执行工作外部配合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全省信息共享平台还没有形成,相关惩戒措施还不能完全落地,逃避规避执行问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遏制;布控失信被执行人,打击拒执违法犯罪方面,公检机关与法院的衔接配合工作还不够顺畅;多数地区不动产查控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制约了法院与相关部门建立网络查控及信用惩戒的深度和广度。
  二、确保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任务的思路和举措
  2017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见效之年,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积极推进执行工作,确保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攻坚战。一是深入推进全省法院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法官为主导的执行团队模式,强化执行警务保障工作,积极稳妥开展执行实施人员转任司法警察工作,切实提升执行工作专业化水平。创新完善执行工作新机制,将指挥中心建成执行信息交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分析中心,形成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二是全力提升执行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规范执行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运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及恢复执行机制,落实打击拒执犯罪联动工作机制,有效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执行、乱执行、抗拒执行等问题。三是强力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加快与各联合惩戒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嵌入各联动单位管理、审批工作系统中,并自动采取拦截、惩戒措施。四是继续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执行工作的新成效和典型案例,展现基层执行法官的优秀品格和执行工作的艰辛,使全社会加深对“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大力加强执行队伍建设。树立公正、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所有执行案件实行“案对案、点对点、人对人”,切实把自己的责任担起来,把自己头上的天顶起来。抓好执行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严守执行权力边界,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作者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