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13期(总第253期)->法治锐评->环境:谨防因城而废
环境:谨防因城而废
 
◎王长宗
  雄安新区从规划到建设正在有序展开。此时此刻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建设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标杆,不能只是建设高楼林立的城市,却使环境因城而废。雄安新区建设一起步,这就应当是警钟和箴言,成为不讲条件的硬约束,不能有半点疏忽和轻视,不能给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留下败笔和遗憾。
  以白洋淀为核心的冀中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尤其是这里较为宽松的环境容量更是十分珍稀。尽管如此,环保问题,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一张最洁净的白纸,一旦被污染,随意涂上了黑色的斑点,也就无法再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了。环境这东西就是这样,破坏了可以做些修复,但永远不可能恢复原貌。原貌是几千年上万年、亿年形成的,一旦被破坏,就永远成为历史,无法再生。
  新城新区的建设中,因认识水平、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技术条件等原因,牺牲环境或环保滞后的前车之鉴要研究、要记取。深圳特区开埠四十年来,不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而且是环境最优美的城市之一,但如从细节上观察,用先进的环保理念衡量,仍有微疵可点,比如市区段的河涌因污水直排而污染,特别是西部通道的河涌入海口污水污泥污染了环境。还有大量的汽车尾气造成雾霾,让市民抱怨空气质量大不如开埠之初了。还有填海造楼、劈山造楼等,都给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类似教训在浦东新区也有。笔者经常在深圳小住,对此感触尤深,雄安新区应该也完全可以在环保上做得比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更好些、更前瞻些,将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
  笔者这样说是有根据的。
  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环保已成共识。总书记和中央其他领导谈新区建设,都是把环保和城建并提,将环保放在前头,明确是绿色、生态、宜居,以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智慧之城,“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将其作为新区建设中的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真正做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这是标准也是决心,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雄安新区在河北,是河北省委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九届三次会议的决议,强调新区建设要管得好、稳得住、开好局、起好步,树立河北新形象,明确几条底线,不走历史的弯路,在历史性工程的大考中交一份优秀答卷,其中就包括了环保。省委的决议就是河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决心和行动。
  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环保的目标已经明确。笔者深刻感到,新区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对环保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明确的目标。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就体现在:一要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二要建设绿色智慧综合交通体系;三要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来打造一个科学的生活环境;四要自然与人文衔接、传统与现代融合,形成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体系。应当说这既是一幅秀美的蓝图,更是一幅科学的蓝图。
  环保的具体措施得力。新区未建,严格的新区生态环境标准已有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以保证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新模式。特别是要依法开展企业环境影响评估,全面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开发绿色产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等。
  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个全新概念的国家新区和一座全新发展模式的城市。2000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内,有以白洋淀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环境,以起步区、发展区和雄县、安新、容城构成布局科学、品质优良组团式美丽新城,崛起在冀中大地。到那时,我们仍然能看到天蓝蓝、林郁郁,河流清清、淀水涣涣,百鸟啁啾、花果飘香,经济发达而环境优美,一派和谐向上的景象。到那时,你会携全家或友人来到这北国“西湖”、冀中明珠荡舟赏荷,或观鸬鹚在水面翻跃,或在附近的府河、漕河、瀑河岸畔垂钓,或能重逢安新县泥李庄卖鸭蛋的村民,相信他们比现在更富了,更长见识了。
  天蓝、水清、荷红、苇绿、鱼肥、鸟俊、城美、人富的新区蓝图将要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在河北大地上开始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