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14期(总第254期)->随笔杂谈->由《春闺思》想到美诗文的创作
由《春闺思》想到美诗文的创作
 
◎芳草无言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唐代张仲素的这首五言绝句全诗没有一个“思”字,但思念的感情却又特别的真挚,特别的令人回味。
  在农业文明中,采桑养蚕和稼穑耕种一样,是一件大事情,可少妇为何提笼忘了采叶呢?关键是她昨夜梦到了在渔阳戍边的丈夫。这一个“梦”字了得,无限遐想的空间皆由此而生。
  这就是作诗,这就是作诗的功力。以最简洁的文字获得最大的意境效果。
  凡好诗,大抵都来源于“感受”。这种真切的感受从哪里来?从最悲的往事中来,从最惨的现实中来。当年“安史之乱”爆发,两京(长安、洛阳)陷落,玄宗逃亡蜀地,宫阙被焚,百官星散。梨园弟子、教坊美女多落入贼手,而那些幸免于难的也多散见于江湖。大诗人杜甫自然也难逃此厄运。他先是避居于成都的浣花草堂,后沿长江而下,经江陵游潇湘。在“安史之乱”后的第15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年初),刚到潭州的他,又赶上兵马使臧玠之乱,于是在暮春之时,又逃难到衡州。就是在这春色已老,百花将谢的季节里,诗人偶然遇到了逃到江南的旧相识乐工李龟年。李龟年是享誉盛唐的歌手,曾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爱。两人在离乱之后重逢于江南,感慨良多,李龟年为杜甫唱歌数曲,追忆往昔,叹世事变化,杜甫亦赠一首《七绝》,即《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这首七言绝句没有生僻的文字,没有难解的语句,但却将世变之惨蕴藏在了字里行间。可谓是江南暮春,桃花零落如红雨,余味无穷。
  诗曰:“文白但记平常事,人无寂寞难为诗。”是的,人只有尝过命运的苦酒,也尝过命运的甘露,才会产生诗的情愫。试想,倘若养蚕少妇不是思念戍边的丈夫,没有“昨晚仰望星空,心中几多梦幻”那样的感慨,她何来的“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又何来的《春闺思》!同理,倘若杜甫和李龟年没有漂泊江潭,历尽辛酸的经历,李龟年哪会有“喉转一声,响传九陌”那种动情的演唱!杜甫又怎能写出《江南逢李龟年》这般有感怀的作品!
  人们都说中国的诗词是唯美的,说美是中华诗词的内在情愫和先天本性。但美究竟在哪里?我以为美在勤劳上,美在执着上,美在悲愤上,美在痛苦上,美在抗争上。总之,美在对多味人生透彻的感悟上。正是由于中国历代诗人“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那样的苦读;正是由于中国历代诗人在多战乱的国度“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那样的痛感,那样的悲愤,那样的呐喊,那样的无奈,所以,才有了诸多不但感人至深而且又具有美学风格的锦绣华章。最悲的往事,最惨的现实,再加上诗人“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那样的炽热的爱国热忱,所以,才造就了中华诗词最美的文字,最妙的意境。
  写诗也好,作文也好,最怕的是无话找话,最讨厌的是矫揉造作和人工刻绘。诗文越是同质同构,越没有生命力。历史上的“东施效颦”为何愈显其丑,关键她是一种卖弄,一种模仿。卖弄和模仿害了东施,自然也害了不少的为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