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赞歌 |
——写给建军90周年 |
|
◎王采微 |
“八·一”的诞生 1927年8月1日的枪声犹如黑暗之中一星革命的火种,在共产党人的铁锤镰刀下迸射而出。 “八·一”,一个金光闪闪威武雄壮的词汇,一座巍然矗立高大无比的不朽丰碑! “八·一”,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辰日;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后盾、钢铁长城! 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从“四·一二”的上海到“四·一五”的武汉,刽子手鼓噪“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狂妄口号,挥舞着屠刀扼杀年轻的革命。苍天,阴云密布;大地,哀鸿遍野。到处弥漫着白色恐怖,到处上演着血雨腥风。沧海横流,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在血泊中站立起来,如难以斩尽杀绝的青草,如难以扑灭的星星之火。他们满怀悲愤地掩埋好战友的遗体,然后擦干身上的血迹坚强地等待黑暗中的曙光。残酷的事实警醒共产党人,必须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 夏季酷热的南昌,中国的精英们开始聚合。周恩来来了,带来了中共中央对敌武装斗争的决心;贺龙叶挺来了,带来了两支忠于革命的主力部队。他们都胸怀扭转乾坤的冲天豪气。8月1日凌晨,红色的旗帜飘扬在城头,南昌城内枪声大作,喊声震天,起义部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惊天的春雷、迅猛的狂飙、黑暗中高高擎起的革命火炬,标志着人民军队的伟大诞生。 “八·一”的奋斗 在中国革命极端危急的时刻,人民军队却在血泊中诞生了。这种极不平凡的横空出世,奠定了这支军队的特殊性和优良传统。这是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正义之师,真正的工农子弟兵,肩负着改天换地的历史使命。 中国革命的历史,贯穿着人民军队的不懈奋斗。我们的战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高奏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血与火的乐章。 翻阅军史,回溯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战士的侠骨和热血构筑了中国的军魂。我看见红色的军队在井冈山上游击作战,用土枪土炮梭标长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在抗战前线以民族大义为重,英勇抗击了侵华日军;在三大战役中摧枯拉朽,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在朝鲜战场上发扬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珍宝岛、猫耳洞,自卫反击的战场上写下了战士的忠诚;抗洪抢险,在同大自然的较量中,塑造了子弟兵的光辉形象…… 人民的军队,在枪林弹雨中奋然前行;人民的军队,在坎坷崎岖中斗志昂扬。这样的军队,绝对能够保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捍卫共和国的主权和尊严。这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八·一”的精神 仰望“八·一”起义纪念塔,就是仰望一种精神。时至今日,“八·一”精神的时代价值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八·一”辉煌的历史,已经溶入了人们的精神深处,令人永远难以忘怀。传承“八·一”精神,就要真正地理解和尊重我们的人民军队和军人,铭记军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无私无畏、忠诚不二的精神品格。 光大“八·一”精神,就是要缅怀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学习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或是任何艰难困苦,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和大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滋养和支撑过红色的军队和中国革命,时至今日,她同样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灿烂的人文价值,理应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 从张思德到欧阳海,到雷锋、王杰、徐洪刚、李向群……他们向党和人民表达的是富有时代价值的“八·一”精神。 一个个“八·一”便是一个个闪光的足迹;一个个“八·一”,便是一首首前进的赞歌! 我们正致力于改革创新和小康社会建设,还有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奋斗之路,“八·一”精神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所需要的信心、勇气和毅力。 |
栏目责编:陆京慧 |
投稿邮箱:ljh@hbrd.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