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17期(总第257期)->随笔杂谈->听听萨利机长的回答
听听萨利机长的回答
 
◎司徒伟智
  说起十五年前去过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就有朋友问:“那诺奖得主致辞的地儿,你摆pose留影了吗?”我照例摇头。却也无甚遗憾,实因那地儿(都认定为通往二楼的台阶拐角)拍照人挤人,没耐心等;更因有想法:“与其模仿大师的结果,何如模仿人家的缘由。”
  这,算迂腐吗,但在我,却是一贯的。所以,读到东航空勤人员观看反映美航故障班机安全迫降哈德逊河的影片《萨利机长》,那感想文字俱非随俗的翘拇指,而是盯住他常年不懈收集研究种种事故报道啦、持之以恒一丝不苟逐条严守规章啦、三十年飞行零事故纪录啦,我极表赞赏。真叫惺惺惜惺惺,内行看门道,须知面对纷至沓来的鲜花和喝彩,萨利机长回答的正是:“是我的一生,让我把飞机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鲜花艳丽,魏紫姚黄,付出者非惟当季呕心服侍,且须历年科研改良。甚至,我们现代人的主粮“南稻北粟”,皆有赖祖先栉风沐雨筛选出其貌不扬的野生植物,一代代驯化终成正果。回到萨利机长,飞鸟撞击、动力骤失、3000米高度、155条生命……矛盾猬集,一招化解,这一瞬间轰动世界的奇迹,恰凭三十年如一日的忠于职守奠基,由数不胜数却默无声息的日常最佳操作凝成。换一平素漫不经心、得过且过甚或娄子不断的“主儿”,此刻想化危为机?料定他有危无机。
  好结果有原因,要分享;坏结果也有原因,要杜绝。长空折翼,冰海沉船,塔吊倾兮油罐覆,貌似突如其来,其实渊源有自。这就是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分析大量工伤事故概率后,归纳出的300 : 29 : 1法则。意为一件重大的事故,此前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作铺垫,还有300件隐患潜伏着。换句话,量变兴许漫长琐细,最终却必定导致惊人质变。惟此,见事要早,要把注意力从结果前移至原因,要追踪“风起于青萍之末”,防大患于未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悔之晚矣。
  不要为因果链的迟慢显效,就轻忽了原因。古代的民间故事,讽刺那家人厨房火灾后,只知感激现场救火负伤者,忘记早先提醒移柴薪、弯烟囱的——“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傻就傻在目无原因啊。所以,几位媒体同仁前些年赞誉汶川大地震中的“最牛教学楼”,能够“位于9度以上的地震烈度极重区,却无一垮塌”时,既采写昔年施工队的认真,且追溯到建筑设计院打造蓝图之精心,可谓思想深到,是对于因果链的尊重了。
  时时处处,都要正视因果链。甲朋友犯了点错误,不宜一棍打死,要帮助他寻找原因,以期改观。乙朋友出了成果呢,也切忌羡慕嫉妒恨,疏略了原因。曾记否?当一名财主抱怨画家费纳“只画了五分钟,就收一千法郎,太贵”之际,他回答得妙:“不错,我五分钟就完成这幅画,可我练出画画的本事却花费了三十年心血呀!”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