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滦平县安纯沟门乡: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攻坚新突破 |
|
◎吴磊 |
承德市滦平县安纯沟门乡“一川多沟”的地势,全乡一半以上的自然村在沟里,群众出行不便,脱贫形势不容乐观。虽然2015年通了柏油路,去县城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但对于近一半的安纯沟门人来说,生活出行依然不便。 2016年6月,安纯沟门乡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启动安纯沟门村安置区筹建工作。面对庞大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指导、支持下,该乡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划出工作重点,提出“四个清”措施,强力推进安置区筹建工作。首先,讲清政策。向百姓全面宣传搬迁政策,对于个别路远人稀的小自然村,乡干部坚持做到上门讲解,实现政策宣讲全覆盖。其次,摸清底数。全面入户走访,精准识别,反复比对,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同步搬迁户的家庭性质、家庭人口、搬迁需求,3个月内全面完成协议签订,细致统计出全部搬迁户的搬迁去向、房屋面积、资金筹集等内容。第三,理清规划。征集各类意见,深入探讨拟定规划,上下反复商讨,最终确定整体规划,同时简化程序,控制税费,规划土地使用形式和招投标运作。第四,分清职责。坚持“自愿搬迁、自主建房、定额补贴、差额自筹”的原则,乡党委、政府牵头指导,由全体搬迁户从各村搬迁代表中选举产生易地扶贫搬迁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全程参与搬迁各环节的决策和具体操作。在建设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由管委会征集各搬迁户意见,全体参与,共同决策,充分发挥搬迁户的自主性。乡党委、政府在各环节中严格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在全体乡村干部几个月的共同努力下,安置区总体规划顺利完成,并于今年3月动工建设。安置区涵盖了全乡11个村中的10个村,涉及搬迁户713户2474人,总占地达173亩,规划建设29栋住宅楼,均按照“5+1”的形式建设,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按照搬迁户实际需求,每人按25平方米设计建筑户型,建筑面积从5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不等。项目总投资1.48亿元,上级部门补助1.37亿元,村民自筹1100万元。安置区内还计划配套建设幼儿园、卫生所、商业中心、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等,全面实现绿化、硬化、亮化。 安置区建设完成后,将会形成一个“四四五一”的整体格局,即展现“四个最”:安置人口最多、建筑面积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推进措施最到位;解决“四个难”:上学难、出行难、就医难、就业难;提升“五个保障”:用水、用电、取暖、道路、通讯;实现“一个中心目标”:老百姓满意、得实惠。 总结是为了更稳健的远行。在推进搬迁工作中,安纯沟门乡深入剖析,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形成了“五结合一形成”的发展模式。 一是围绕主题,美丽乡村、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相结合。搬迁工作规划时,将安置区作为安纯沟门中心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整合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建设、集中服务、集中管理,以安纯沟门中心村辐射带动其他村共同发展。 二是未雨绸缪,超前规划、近期推进、跨年安置相结合。将2017年的搬迁意愿纳入规划,精打细算,节约搬迁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民生成本,促使2016、2017两个年度的搬迁户在2017年全部得到安置。 三是盘活资源,合作建房、乡村旅游、闲置资产利用相结合。对于交回集体的宅基地和房屋,适宜复垦的还原成耕地,房屋状况良好和已审批建房的,将探索盘活这部分资源的实用价值。成立农宅合作社,吸引投资集中利用闲置资产,发展“外朴内精”乡村酒店型旅游,或由农宅合作社持地入股,实行合作建房,保证搬迁户交回宅基地后享有收益,同时也开拓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道路。 四是节约集约,土地利用、项目引进、沟域开发相结合。搬迁安置区的楼房建设,大大节约了农村建房的土地使用,提升了村庄建设管理。为便于发展,随着搬迁户的迁出,该乡已对土地进行了流转,集约土地为引进项目打好了基础。 五是产业带动,脱贫攻坚、项目发展、同步小康相结合。为帮助入住新区的搬迁户增加收入,该乡同步发展了一批扶贫项目:双栅子村双千亩生态有机示范园栽植苹果苗套种中药材;康大洼特色种养植项目主打传统种植和生态养殖;安纯沟门村花园式食用菌农业园区;万头驴养殖、屠宰及深加工于一体的项目等。充分利用扶贫政策,全面推广“三金合一”模式,让搬迁户可以出租土地得租金、劳动就业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来保证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