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23期(总第263期)->立法与监督->让审计监督更有力
让审计监督更有力
——河南省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审计监督工作侧记
 
◎马腾
  “今年审计工作报告写得好,审计工作紧扣新预算法的执行,维护了预算法的严肃性和刚性。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也很客观,特别是审计局今年紧扣中心工作,对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能够及时跟踪审计、及时反映问题、及时纠正问题。”
  “今年审计报告内容更加丰富、涵盖的范围更广,审计监督面越来越宽,问题查得越来越准,让人振奋,我们为审计工作点赞。”……
  9月1日,受河南省淅川县政府委托,淅川县审计局局长柴淅伟向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了《关于2016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全县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引发与会人员的热议,并受到一致好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大监督需要更多地引进审计手段、发挥审计作用,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而增强人大监督的实际效果。今年以来,淅川县人大把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寓于监督之中,积极借助审计力量,注重发挥审计作用,充分运用审计成果,依法履行人大职责,有力推动了审计工作的科学开展,实现了对经济社会领域的高效监督。
  加强指导沟通
  审计计划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深度与效果。今年年初,淅川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审计工作计划拟订情况的汇报,对审计的范围、内容、形式等情况,与审计局相关人员一起交换意见、论证推敲。为了做到既不影响审计局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又能保证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的有机结合,县人大在审议审计工作计划时,坚持做到“三个不干预”、重点把握“四个是否纳入”、突出关注“三个是否保障”。“三个不干预”,即不干预具体的审计事项,不干预具体的审计对象,不干预具体的审计方式与手段。“四个是否纳入”,即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重点是否纳入,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安排的重大收支项目是否纳入,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是否纳入,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民生支出项目是否纳入。“三个是否保障”,即审计经费是否有保障,直接参与审计的专业人员是否有保障,审计安排的时间是否有保障。
  增强监督支持
  淅川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审计执法环境建设,要求县政府要大力支持审计局开展审计工作,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并主动接受审计,以保障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年初,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带头组织学习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为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审计工作起到示范作用。针对一些重点审计项目,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全程参与审计过程,定期与各审计小组的负责同志座谈沟通,了解审计进展情况,研究和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做审计工作的坚强后盾。
  注重调研分析
  在审计报告正式形成前,淅川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审计局将审计情况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提交给县人大常委会。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审计报告所查出的问题情况,组织财经委、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熟悉财会工作的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换意见,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报告建议、意见的可行性、指导性进行认真分析,以保证审计报告评价公正、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指导科学。对于审计报告中暴露出的重点问题,在县人大常委会没有听取审计报告之前,先提交主任会议讨论,并委托财经委组织调研,摸清问题的实质,形成专项报告提交县人大常委会,为审议审计报告打好基础。
  强化跟踪问效
  加强审计整改,是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重要环节。过去,少数部门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屡错不改等现象。为了切实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促使审计审查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强化跟踪监督,要求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针对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积极落实整改,并将有关问题的整改结果书面报县人大常委会。
  在县人大的持续监督和追踪问效下,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财政审计和人大审查指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对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进行整改。目前,制订完善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财务规定,重点民生资金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挤占、截留、挪用财政资金问题得到积极处理,一些应缴未缴款预算收入全部督促入库;违规在异地、非银行金融机构开设账户资金已全部收回国库;政府预算编制、预备费设置、集中采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正逐步规范,困扰多年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不再是‘审了白审、说了白说、提了白提’,彻底扭转了过去‘年年审计年年提,年年得不到落实’的现象,人大对财政的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淅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理如是说。(作者单位:河南省淅川县人大常委会)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