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农民运动专著 |
|
◎王清秀 |
我国第一部农民运动专著是《海丰农民运动》。 该书作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彭湃,毛泽东称他“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与毛泽东、韦拔群并称为“三大农民领袖”。 他为受压迫的农民阶级翻身解放,建立农民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内有人主张致力于开展工人运动,忽视、甚至放弃农民运动。彭湃认为,“农民就是全国最大多数的国民,中国国民革命若不得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参加,则革命断不能成功。”“半殖民地中国国民革命便是一个农民革命,换句话讲,半殖民地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便是一个伟大的农民解放运动。” 于是,彭湃投身到火热的农民运动的大潮中去、经过艰苦细致的发动工作,他创下“七个第一”。第一个乡农会、第一个县农会、第一个地(级)农会、第一个省农会,第一支农民自卫军,出版了第一部农民运动著作,第一个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彭湃从“6人农会”走来,一步一个脚印,为总结和撰写农民运动的文章和著作,获得了大量素材和实践经验,并把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认识。1923年,《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起笔,当时正是斗争最激烈最残酷的时候。因夏季台风袭击海丰,房屋倒塌,庄稼绝收,农民遭受严重损失,生活苦不堪言。彭湃立即召开农会临时会议,决定“三成交租”,主持召开了3万人的大会。8月16日,县警和当局大肆逮捕农民协会会员,杨其珊等25人被抓,封闭了县总农会,通缉彭湃。彭湃冒着生命危险,找大军阀陈炯明申辩,迫使陈炯明下令释放了被捕的会员,恢复了农会。 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他感到农民运动开展以来,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总结,才能使运动进一步健康开展。他历时3年左右的时间,到1925年底收笔,写出了农民运动史和人大史上第一部著作——《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从1926年1月1日起,在中央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1~5期连载。 《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分8节和6个“补充”,5万余字。 第一节“海丰农民的政治地位”,第二节“海丰农民的经济地位”,第三节“海丰农民的文化状况”。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史观,深刻地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民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及受压迫的现状,深刻论述了农民革命的必然性及重要性。他说,在辛亥以前,农民终日在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辛亥后,在大军阀陈炯明统治下,不但不能摆脱这些压迫,他们对农民毫不客气地殴打、逮捕或监禁,甚至直接迫勒抵租和强派军饷。在经济上,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及军费负担、苛捐杂税之沉重,受50%至75%地租的剥削,日陷于悲哀和不幸,妻儿卖尽之后,自己或卖身过洋为猪仔,或到都市为苦力,或上山为匪为兵,总是向着“死”的一条路去。 第四节“农民运动的开始”,第五节“六个人团结与奋斗”,第七节“由赤山农会至海丰总农会”,第八节“‘七五’农潮始末”。他详细记载了海丰县农民运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总结了农民协会创建及运作的方法、经验,对农民运动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方向性意义。 毛泽东读了《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之后,拍案叫好,赞同书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当时,毛泽东是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在他主持下,将其编入这部著作《农民问题丛刊》,并在丛刊《序言》中写道:“这部书内关于广东的材料,占了八种,乃本书最精粹部分,他给了我们做农民运动的方法。许多人不懂得农民运动怎样去做,就请细看这一部分。他又使我们懂得中国农民运动的性质,使我们知道中国的农民运动乃政治争斗和经济争斗这两者汇合在一起的一种阶级争斗的运动。”毛泽东到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后,又翻印了该书。 广东农民协会把书名《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改为《海丰农民运动》,作为“农民协会丛书之一种”出版。周恩来为该书题写了书名,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亲自校对。党中央宣传部长瞿秋白称赞《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和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两篇光辉著作,革命者的必读书。 后来,该书多次翻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