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探讨 |
|
◎崔晓品 |
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应然要求,学校法育是教育小学生知法、守法,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小学生法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完善小学生法治教育就必须优化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向小学生进行法治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在小学阶段,要结合小学生特点加强法治启蒙教育,教学中要挖掘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法治教育因素,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想实际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要做好小学生的法治教育,首先要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制度的有力保障;二是任课教师的保驾护航;三是要有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一、学校保障是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前提 对于多数学校来说,法治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运用多种方法实施有效教育。 1、开设法治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治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测验,以便检验学习成果。 2、开展法治主题讲座。邀请法律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预防犯罪知识等”主题讲座,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3、法治知识宣传教育。首先,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治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治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治观念。还可组织学生每月搞一次有关法治问题的主题班会或队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治意识。其次,利用学校的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法治教育内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4、建立法治教育辅导站。学校可以设立法治咨询信箱,每天中午在辅导室有法制教师值班,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治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治方面的问题。 二、教师护航是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关键 要让孩子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法律观念须先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身边的典型案例,启发引导孩子们了解法是什么、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关系等基本问题,从而帮助其建立法的公正观、善良观、秩序观等基本观念,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升华,为下一步学习、运用具体的法律打下一个良好思想基础。 1、故事启发法。小学生非常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有时甚至听得心驰神往。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关的法律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如向学生进行公私财产的教育时,可以用《森林的控诉》的童话故事作为例子,形象描述森林受到破坏后的情景,以拟人的手法和激愤的语气向破坏林木者提出控诉,并通过动物法院的审判伸张正义。这样在讲述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了有关“森林法”和“不侵犯公私财产”的教育,学生喜闻乐见,印象深刻,教育效果好。 2、儿歌记忆法。儿歌从小伴随着孩子们长大,具有琅琅上口自然活泼的特点。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把法律常识的一些基本要求,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法律条文。 3、异同比较法。在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中,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情况,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学习。如同样是毁坏青苗,为什么有的要受拘留处分,有的被判处罚款,有的还判了刑,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展示毁坏青苗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认识量刑轻重的不同程度。 三、家庭社会支持是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基础 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法治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搞好法治教育的有利条件。 1、教育要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法治观念强与弱,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法治意识。家长要学习法律知识,在家庭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懂得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还需要社会的配合,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社会是一个大学校,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强化法治观念十分重要。因此,社会要提供对儿童有益健康的活动场所,多出版一些有利于学生法治教育的书刊、影视作品等,让他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3、各级行政部门评估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只看学生的升学率,还要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效果,以及学生遵纪守法情况,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
栏目责编: |
马文军 |
投稿邮箱: |
mwj@hbrd.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