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村风转由乱到治谱新篇 |
——记魏县魏城镇赵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凤德 |
|
◎刘伯红 |
宽阔平整的街道,洁净亮丽的新民居小楼,宽阔整洁的村民活动广场,还有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中的赵寨村梨花寨社区…… 这些变化,让人很难与曾经派性严重、上访频发、班子瘫痪、村情混乱的全县后进党支部联系在一起,而引领赵寨村发生改变的就是现任赵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凤德。 临危受命,他以对党的忠诚毅然挑起建设赵寨村的重担 刘凤德1968年出生于魏县仕望集乡胡庄村,1985年参军入伍。退伍之后他转业到县二轻供销公司工作,2007年停薪留职开始创业。军人出身的他,有着坚毅的性格、朴实的作风和不服输的精神,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凤德与赵寨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寨村地处魏县县城西,邯大路穿村而过,是进出县城的必经之地,号称魏县“西大门”。2009年9月,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中,按照上级部署,实施开元路(邯大公路过村路段)拓宽改造和新民居建设,沿街拆迁共涉及220户、拆迁土地148.78亩,该村仅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了拆迁,创造了魏县拆迁工作的“赵寨速度”。然而,在沿街商业门店建设进行到赵寨村开元路西段时,发生了开发商与部分村民打架事件,导致工程停工。此后,又相继发生了群众推倒新民居及沿街围墙、冲击售楼部砸坏沙盘、多次堵塞邯大路等。自此,赵寨村各项 工作停滞、上访事件频发、班子处于瘫痪。 由于村内矛盾错综复杂,县镇虽选派多任村干部,都收效甚微,建设工程始终无法正常进行,最初描绘的“路北新村、路南市场、中间商业带”新农村美好蓝图也只能停留在纸上。为尽快打开局面,建设美丽赵寨,镇党委在吸取前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多次反复研究,决定选派一名既无派性又熟悉村内情况的同志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此时刘凤德进入了镇党委的视野。刘凤德不是赵寨村人,在赵寨村新民居内做过绿化,与村内干部群众接触较多,且帮助前任干部做过群众工作,群众基础较好。就这样,2014年3月,刘凤德临危受命,开始担任赵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扭住党建牛鼻子,他以对赵寨村的一腔热忱凝聚了众人的心 作为一个“外人”,刘凤德亲历了赵寨这几年由治到乱的过程,作为党支部第一书记,从何处下手才能尽快取信于民?从何处下手才能让赵寨尽快由乱到治?从何处下手才能使赵寨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经认真分析后,他认为,赵寨要发展党建须先行,只有扭住党建这个牛鼻子,融合派性建强班子,赵寨才会有希望。 目标确定后,说干就干。一方面,他起早贪黑,对全村31名党员进行挨家挨户逐一走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交心,征求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就这样他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两个多月下来,刘凤德消瘦了,但赵寨人也开始慢慢喜欢这个“外来人”。 经历了艰难“公关”后,村内党员群众的心开始“融化”了,渐渐地村里上访告状的没了,大家有事没事找凤德唠唠嗑已成常事。刘凤德成了赵寨的“百户通”,村内有多少孤寡老人,谁家孩子该上大学了,谁家又添了个娃,他总能记得很清楚。2015年1月,在赵寨村“两委”换届中,刘凤德满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务实肯干,他以为民利民作风谱写了赵寨村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为推进新村建设,刘凤德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及群众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强力推进美丽赵寨建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停滞已久的沿街门店和新民居建设开始启动,新村建设规划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为增加群众收入,刘凤德充分借助赵寨村位居县城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大搞小商品批发零售和特色农产品销售,形成各类商业摊点百余处。同时,他还主动向县林业局争取到154亩优质果树苗种植项目,实施联户经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为该村积累发展后劲。 赵寨村位于城郊,原村内小学年久失修,学生上学困难,他多次找教育部门反映情况。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村被列为县城第三完小招生范围。为加快农业基础建设,解决村民浇地难问题,刘凤德积极争跑资金,钻打两眼深井、完善了配套设施,方便了群众灌溉。 “刘凤德,有才能,为民办事赢歌颂;强班子,谋发展,新村建设势如虹……”群众自编的歌谣,在赵寨村广为传唱,被评为邯郸市劳动模范、魏县爱国拥军模范的刘凤德用务实为民的实际行动在赵寨党员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