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20期(总第260期)->红叶->诗风田园
诗风田园
 
◎宋殿儒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不仅像换衣服一样变换着风光色彩,而且在人文境界里也赋予了色彩不一的诗意情怀。现代人大都敬畏《诗经》,其实,《诗经》原本也是铺满田园的民间歌谣,只要你愿意亲近田园,那么就避不开与《诗经》撞个满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
  凡熟读《诗经》的人,每每走过田园乡村,往往就会顿生遍地“诗经”之感。《诗经》对田园乡村植物情有独钟,或为比兴写人,写事,抑或是借代抒发对事物的情感和哲思,大凡用诗歌的形式,赋予了田园、乡村、家蔬、野禾极高的人文情怀。
  当随着《诗经》走进田园的深秋初冬时光时,风霜和肃杀中,就会被一种名扬千古的植物所感动——那就是《诗经》里最让人难舍的白头“蒹葭”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本是田园乡村最常见的一种植物,有些地方叫她“山芦苇”,有些地方叫她“棒棒蒹”。蒹葭走入《诗经》,仍然是为比兴一种爱情。蒹葭在秋冬里,与白露、霜雪为伍,所以几种物象相互生成了一种凄美的意境。因而,民间歌谣里就把蒹葭作为传递凄美纯洁爱情的信物。
  表面上看,这首诗表现的是男女爱情,其实,它又暗寓了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情。有人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的心情焦灼难耐。正如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神秘。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这也正是《诗经》里所有植物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体现。
  一部《诗经》,万年江山;一首歌谣,铺满田园。这正是田园乡村永远青青诗意的生命预言。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