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21期(总第261期)->随笔杂谈->治心为上
治心为上
 
◎王晓河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章写到,取经途中,唐僧与孙悟空师徒关系出现了不睦,产生了嫌隙,于是真悟空被逐,假悟空乘隙而来,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真悟空遇到了假悟空,两条棒,二猴精,形容如一,神通无二,且行且斗。到南海,菩萨念《紧箍咒》试验,两猴一般疼痛;至凌霄宝殿,用照妖镜来照,弄不清真假;到阎王店,幽冥处无名号可查……于是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直到雷音宝刹,佛祖如来才戳穿六耳猕猴的本相,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清代学者张书绅说,《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实际上,假悟空是由真悟空的二心所生,二猴打斗来时,如来正在讲法,即离宝座,对大众说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的六耳猕猴,与悟空同象同音,正是悟空的二心映照。
  孙悟空的二心“一闪念”,立马被六耳猕猴钻了空子。由是观之,二心危害大矣。不但迷乱心智,自身莫辨,还祸乱众人,搅得周天不安。所以,古人修德、立身讲修心,习近平总书记把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喻作“心学”,都是有深刻道理的。星云大师说:“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人生修养的至上境界是修心,守定初心不生二心,才能立好志、干好事。
  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诚,信也。” “诚,无伪也,真也,实也。”党员干部的诚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忠心,此是立身宗旨,也是修心要义,自当虔敬无妄,纯正无欺,永不变色。要念念不忘,融入血液,“思心一至,不闻雷霆”;要旗帜鲜明,堂堂正正,“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要持之以恒,坚守不懈,“心如铁石,气若风云”。把诚信夯实,把信仰铸牢,在艰苦奋斗中锻其坚,在与歪风邪气的较量中磨其锐,在接地气中厚其蕴,在与时俱进中砺其韧,诚则纯粹,忠则绝对,就会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心安病自除,寡欲心自清。人皆有欲,无可厚非,区别在于“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党员干部自当贤者,要减少欲望,记住宗旨,只求干净干事,面对过眼云烟的名利淡然处之,面对转瞬即逝的光环一笑而过,而对责任和义务则谨记之、笃行之,专心于一,多欲难生。“减”还需“剪”,心奢、心贪、心谎、心乱,不时会冒出来,要阻要劝,要束要理,要扫要剪,不许随心所欲,不许枝节横生,框住了欲望,便守住了初心。贪官生二心,多是欲望所致,白恩培说看到老板们豪宅豪车,于是也想过那种奢华生活;周本顺说自己出身贫寒,也是因为羡慕富豪的生活,由原来最恨贪官,到自己变成了贪官。他们在物欲、权欲、情欲等欲望的驱使下,因不能节制而道德失范、行为失控、腐化堕落,最终走上历史的审判台。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火,不遏则滔天。”紧束勿纵,谦虚勿满,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有好的修为和作为。
  古人云:“养心莫善于静。”静则无欲,无欲则刚;静则无念,无念则定。心无时不动,无时不外驰,故孟子以“不动心”为教。党员干部的心静,是一种安静,身在尘世中,心在云天外;是一种纯净,心无旁骛,毫无非分之想;是一种明净,做得“水晶心肝玻璃人”。“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谷文昌说到做到,当地群众留下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廖俊波甘当“樵夫”,一心为民真抓实干,铸下了不朽丰碑。固守“公仆心”与履职尽责相伴随,愈显珍贵,静心干事与严于律己相统一,更显高洁。古人云:“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培养美德,心安神静,声誉会日趋美好;弄虚作假,费尽心机,境遇会越来越糟。经典之言,当长记取。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难操,关键在自己。自持方有自重,自信方有自强。每个党员干部都立正心、立好志,走正步、干实事,必然会有所作为,必然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