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23期(总第263期)->红叶->丝绸之路的起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
 
◎周军
  酷暑里、骄阳下,在灼烈的炙烤中,我有缘来到了这峰峦如聚、王气沛然的汉长安古城。
  这里,对于大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而言,是人生和事业的至高点,更是中华盛世的新起点。自此而后,“文景之治”、汉武雄风由此激扬开来,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煌煌盛世喷薄而出,璀璨了历史、惊艳了世界。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由此登场,擎起巍巍大汉。张骞凿空西域,由此出发,开启千年不绝、生机蓬勃的丝绸之路。苏武出使匈奴,由此出发,持节云中,牧羊北海,十九年的心血肝胆把“节义”二字写在千秋历史……
  “帝国双璧”卫青、霍去病由此出发,北却匈奴,七战七捷。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成为兵家名言,如今依然是那样的气壮山河、荡气回肠。此语即出自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一个“汉”字,拥有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历史承载。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一种文化有了一个共同的徽标。
  关中三秦大地,八百里秦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国,曾经是中华权力版图的千年高地。长安,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是天下豪杰龙争虎斗的名利场,群雄逐鹿虎啸鹰扬的角力场。
  张良有言:“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大汉初立,豁达大度、善用人谋的刘邦察纳雅言、从善如流,毅然选择被山带河,四塞为固的关中奠都。汉高祖刘邦下令于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太祖三年(公元前200年)又命萧何建造未央宫,同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
  直至汉武帝时期,经过近百年的兴建,长安城规模始具。在西汉210年的历史中,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的十几位皇帝均在此临朝听政。隋唐时,未央宫被划入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的禁苑。
  作为大汉中枢,丝路起点的汉长安城,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与古罗马城东西相对,遥相呼应。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是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中心。据悉,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家级”大遗址。2014年6月22日,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踏上这片曾经雄视天下、威震八荒的王朝中枢、帝国心脏,驻足在皇城的制高点未央宫遗址上,顿觉视野疏朗,步履也变得沉重。
  抚摸着这段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斑驳的残缺古城墙,隐约间,似乎依稀可见陆贾、贾谊、司马迁、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大汉群英次第登场,联袂而来,又绝尘而去。紫袍玉带、白马红缨,一代男儿真豪杰。
  长安,无疑得名于长治久安之义,寄托着最本真,也是最执着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芸芸众生中,仁人志士,无不为一方土地祈愿风调雨顺,无不为一方百姓祈愿天朗气清。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