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7年第24期(总第264期)->红叶->花开时节动京城
花开时节动京城
 
◎易水寒
  近日,有作者在一篇谈牡丹的文章中写道:“牡丹被确定为富贵的象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一直到宋代才被理学家周敦颐一锤定音(指周敦颐在其文章中写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2017.9.23《文摘报》)
  该作者的意思显然是说,“牡丹被确定为富贵的象征”是在宋代,是宋代的周敦颐一锤定音。对此论,我不敢苟同。
  其实,早在中国的唐代,牡丹就已经是“名花”,人们就已经赋予了它“富贵”的含义,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了“富贵”的象征。富有诗意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前的沉香亭赏牡丹,唱牡丹,正所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使君王带笑看。”如此这般光景,牡丹难道还不富贵!流传至今的唐诗写牡丹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在此诗中把牡丹称之为“真国色”,难道此花还不富贵!
  除刘禹锡外,唐代诗人徐凝也有牡丹诗流传,他在一首《赞牡丹》的诗中写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把盛开的牡丹疑为“神作”,视为天外来物,难道我们还不能从此诗中品出点“富贵”的味道来!
  唐人钟爱牡丹是出了名的。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大诗人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某天,他在翰林院值班,院北厅一株红牡丹开毕将残,他非常留恋,于是,就写了一首《惜牡丹》的诗:“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什么意思?就是说台阶前的牡丹已将凋谢,使人多么惆怅,晚上只剩下两支花了,明天春风一起应吹落得干干净净,我只好在这夜晚点着烛光再观赏一番。从此诗,我们可以看出白乐天打心眼儿里对牡丹的热爱。
  唐人有关牡丹的诗多,故事也多,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7年),长安大慈恩寺有牡丹两丛,每次开花五六百朵,引得长安百姓争相去看。一天,唐朝的几位年轻官员也去了那儿,其中一个说:“牡丹花,我见过白的、红的、紫的,就是没见过深红的。”旁边一位老和尚听到后说:“有深红的,只是诸位没见到而已。”几位官员听老和尚这样说,非要他领着去看,老和尚没法推辞,于是就领着他们到大慈恩寺的后院开了个房间,然后又开了个暗门,到了一处精致的内院。映入眼帘的是院中央用柏木建成的围栏,栏内有牡丹一丛,正开着深红色的花数百朵,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一团团红火,花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这几位官员围着观赏了好久,方才离开。
  一天,那几位年轻的官员又来到寺院,说是请老和尚到长安城东南角的曲江池观花,老和尚没多想就去了,当时正值阳春三月,“曲江水满花千树”,老和尚玩得正高兴之时,他的徒弟突然跑来找到他说:“师傅,有十来个人闯到寺院后院把那株深红色的牡丹挖走了,他们走时留下了三十两银子并两斤名贵的茶叶,说是对你养花的酬谢。”陪同老和尚看花的几位年轻官员一听就哭了,其中一位慢慢地向老和尚解释道:这是我们几位搞的鬼,那天,在寺院看到你养的那株深红色的牡丹后,我们几位认为,此花太名贵了,与其让它自我欣赏,不如把他移植到曲江池,让长安百姓都看一看。但考虑到直接向你提出,怕你舍不得,不答应。于是,我们就采取了这个法子,请老师傅原谅。三十两白银和两斤茶叶算是对师傅的酬谢,请你一定收下。老和尚听到几位官员讲话客气,又听到给了足足三十两银子,满心欢喜,也就没再说什么。
  这个故事,《唐诗故事》一书有记载,其充分说明唐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乃至着迷。
  唐代,牡丹之花名贵,价格自然也不菲。史书记载,每年的春暖花开季节,长安城内都要举行花卉比赛,并当场进行交易。对于牡丹花的交易,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有两句诗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株开深红色花的牡丹的价格,居然抵得上向十户中等人家征收的赋税,这是何等的惊人。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究竟是多少?我没查到资料,但估计不是个小数目就是了。
  无独有偶,唐代天宝年间的诗人柳浑亦有诗提到牡丹花的价格:“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买一棵上好的牡丹,要花几万个铜钱,须知,盛唐时的天宝年间的米价每斗才二三十个铜钱啊!
  现在,人们都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可你曾想过最早在洛阳引种牡丹的人是谁吗?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唐代的武皇后武则天。说起武皇后在洛阳种牡丹,还有一个故事。天授二年(691年),已是大周皇帝的武则天忽然兴致勃勃,想游皇家花园上林苑,腊月时节,滴水成冰,此时游能看什么?这时有人就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下一道圣旨,命令第二天包括花王牡丹在内的所有花都要开放。武则天还真听了这位臣下的话,于是就写了一首《腊日宣诏幸上苑》的诗,曰:“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写好后,并让人拿到上林苑烧掉,以报之花神。据说,第二天果然百花盛开,唯有牡丹一花不开。武则天一见大怒,下令把牡丹贬到洛阳。从此以后,洛阳开始有了牡丹。此故事当然有杜撰的成分,但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有用的信息,是武则天最早把牡丹引种到了洛阳。
  有道是:唐人有两个着迷,一个是对“香”着迷,即对香囊、香料、香木等等着迷,甚至有人还查过唐诗,说唐代写香的诗就逾百首;二就是对牡丹着迷。牡丹,因其色、姿、香、韵俱佳,雍容华贵,不但上层统治者喜爱,平民百姓也喜爱。唐诗人中写牡丹诗的亦不在少数,说牡丹早在唐代就已深入人心,就已“被确定为富贵人的象征”,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