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4期(总第268期)->红叶->水域、景观、环境之美
水域、景观、环境之美
 
◎聂双双

  在广袤的自然界里形成的江河、溪涧、瀑布、急流、池潭、湖荡、海洋等多种水景,不但能调节其周围的小气候,增强人们的舒适感,在环境审美上也是很有价值的。

  从水的感观性能看,清洌、澄碧、晶莹,是它的共性美感。但除此而外,它在自然界形成的不同水域风景区,往往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美感。以瀑布风景为例,其个性美感价值就主要集中在“瀑飘”和“瀑声”上。人们通过看瀑飘、听瀑声,置身于“动”与“静”相互交融的境地,从而能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享受。“匡庐瀑布天下奇”——所谓“奇”,就是它的美感显示出了强烈的“个性”。但是,即便是同一地区、同一类水域环境,由于地质地理位置的差异和人文景观的多样化,其个性美也是可以细分的。如庐山的瀑布,虽然它们都是由千谷万壑间散落的山泉遇险坳而曲折,逢石岩而激湍,最后临悬崖而挂冲形成的,但由于地势落差的不同,其美景也别具特色:有的势如飞虹,有的状如玉帘,有的袅袅如天织匹练,有的柔美如月笼轻纱,有的轻飏如秀女拨弦,有的抖腾如白鹭争飞。此外,在一些特殊景观地貌区还会形成岩溶瀑布、火山瀑布和温泉瀑布,具有更加独特的美感价值。

  水域风景区的美景构成,往往离不开周围景观的协调。在水域周围,那些原始、粗犷的“天工开物”——神姿仙态的山峰、皱皴多姿的怪石、光影婆娑的草木以及流金洒银的日月,往往是水域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增强水域风景区的美感有着强烈的辅助作用。如台湾省旅游圣地日月潭,其美景的形成,也是得助于山、林,日、月这些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的陪衬的。日月潭方圆三十六公里,四周峰峦叠嶂,林木浓郁,山影松姿,天水相连。每当夕阳西下,先是烟霞四起,一层薄雾如轻纱般笼罩湖面。继而月眉东升,又是清辉满湖。月朦胧,花朦胧,山朦胧,夜朦胧,既优雅,又幽静。别有一番奇观幻景。

  除了自然景观的协调外,在水域周围还有一种人文景观的协调。人文景观,首先包括各种建筑物——高矗的古塔、弯曲的小径、清凉的长廊、玲珑的楼台、幽静的亭榭、奇妙的假山等。这些人类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建造的景观,虽不属“天工开物”,却总要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地,起着弥补和加强自然景观对水域的美感作用。如江苏太湖之滨的“蠡园”,里面就有一些人工堆砌成的假山。这些假山堆砌的“顺乎自然之理,巧夺自然之功”,摹拟云层的变幻,有腾云绕缭之势,其名称也都用一“云”字,如“留云”“归云”“朵云”“盘云”“穿云”等。在假山中循径而行,峰回路转,盘旋曲折,跌宕有致,颇能领略到一番踏峰越岭、剑谷深幽的自然情趣,从而使它们成为镶嵌在太湖岸边的几颗明珠。

  其次,人文景观还囊括书画、题记、碑刻、历史遗迹等文化遗址。尤其是题记,它以文学艺术美来赞扬水域风景美,对水域起着点题意境的作用。这既可启导旅游者观赏水域美的风景,又能欣赏书画艺术,还能获得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一举而数得。昆明大观楼所以驰名天下,并不完全是由于它濒临滇池。其中的奥妙,恐怕首先是由于大观楼前悬挂着一幅一百八十字的蓝底金字、耀人眼目的长联。这幅气魄宏大、情感浩荡的古代艺术珍品,结合抒写云南数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烟云,把滇池及大观楼四周的壮美景观描绘得像一幅活生生的图画。读罢长联,再站在大观楼三楼高处,眺望风光旖旎的滇池,万顷波涛,翻云倾雪,白帆点点,清风徐徐,连同远山近岱的胜景尽收眼底,从而,对滇池那“茫茫天涯,莽莽苍苍”的美感,能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人文景观对水域美感的协调,同自然景观一样,也有一种精神形象的美。人们往往凭其丰富的想像力和高度的审美力,把一些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文物古迹和水环境联系在一起,作为开发水域风景资源的一种手段。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公园面对蔚蓝的大海,在公园近旁海滩的一块礁石上,人工铸造了一尊少女的铜像——这就是取材于安徒生那个著名的童话《海的女儿》里的“美人鱼”。人们游至海滩,看到这尊铜像,立刻会想起《海的女儿》里的故事,使游人观赏这里的大海风光的同时,让思绪飘然进入童话世界。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