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5期(总第269期)->新闻写真->留住古城工业文明的记忆
留住古城工业文明的记忆
——河北省保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立法侧记
 
◎何国伟

  “赞成票数45票,通过!” 2017年12 月 15 日,在保定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会场,随着主持人的宣布,《保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草案)》全票表决通过,按法律程序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这是保定市第三部地方性实体法规,也使保定成为继湖北黄石、安徽铜陵之后全国第三个制定此类法规的地级市。

  古城曾经的辉煌

  保定历史悠久,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是直隶省省会,曾长期作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保定文化底蕴深厚,有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等诸多历史名人,名人故居的数量达17处。全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等都独具特色。保定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河北省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众多保定的血性男儿们在抗日战争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雁翎队、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但很少有人知道,保定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保定就占了5个。在国家“一五”期间,建成了保定人引以为豪的“西郊八大厂”:604厂、保定化纤厂、保定热电厂、第一胶片厂、保定变压器厂、482厂、保定铸造机械厂和保定第一棉纺织厂。它们不仅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保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动机,使保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占据河北第一的位置很久,成就了历史上的辉煌。

  保护已迫在眉睫

  保定市区经过60多年的发展,曾经的工业重镇、有名的八大厂随着时间的推移,命运早已各不相同。随着现代工业进程的飞速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些曾经无比辉煌的老厂老企业大多已辉煌不再,有的甚至已经被拆除,被这座城市和许多人渐渐淡忘。但毕竟这些老工业建筑体现着城市经济建设曾经的辉煌,承载着产业职工集体的记忆和情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证。对现有的老工业遗产应该简单地一拆了之,还是加以保护和利用?如何让这些“工业遗存”焕发新的生机,形成保定工业文化的历史符号?这些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设立,为保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旧工业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经过设计改造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把握历史机遇、振兴保定的大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与措施迫在眉睫。

  担当唤得春风来

  2017年4月,保定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正式上任履职。作为获得设区市立法权的保定市人大常委会,为积极回应群众呼声,保存城市记忆,再现昔日工业文明,决定进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地方立法。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认为,人民群众对立法的企盼不止于是否有法,而是法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立法必须秉承突出保定特色、针对问题立法、多立管用之法的理念,努力使立法工作体现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过程中,各位组成人员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保定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急速发展的典型城市,在中国工业化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保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方面在旧城改造的热潮中一些尚未进行界定、未受到重视的工业建筑和旧址正急速从城市的界面消失,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遗产又面临着技术不断更新或更替所带来的冲击,必须对现存的工业遗产加以保护并充分利用。比如乐凯胶片厂,作为新中国感光材料的最重要生产基地和惟一知名品牌,“乐凯”的历史不应该展示么?我们可以把摄影胶片和摄影器材的发展史作为一个专门博物馆,既可以普及有关的科普知识,又能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提到历史文化遗存,人们总是容易与“遥远”“沧桑”等字眼联系起来,实际上近现代的历史也是值得回忆的。

  思想得到统一,接下来就是行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吸收和借鉴其他省市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宝贵经验,保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考察组,分别赴湖北黄石、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考察。保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誉峰亲自带队到东北学习考察,参观了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长春中国一汽、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厂旧址、哈尔滨城市规划展览馆。每到一处,考察组都深入实地观摩了解,认真查询文献资料,并召开座谈会,与当地人大常委会领导、相关负责人就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专题讨论。

  与此同时,保定市人大常委会与保定市政府法制办、市文广新局等部门加强对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不仅认真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还注意听取管理相对人的意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切实了解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实情。

  在法规草案拟制过程中,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按照立法程序要求,召开立法座谈会,积极听取专家学者和立法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对起草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广泛深入地听取意见,反复沟通、权衡利弊、集思广益,使制定的法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法规草案形成后,市人大常委会依托报纸、电视台、人大网站和微信平台等,向全社会进行公布,征求意见建议,广泛听取民意、吸纳民智、凝聚共识,构建了充分利用“媒体+民意”的立法模式,通过不断调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征求社会各界意见136条,其中,人大代表提出修改建议47条,社会反响良好。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讨论法规草案时,对开门立法深有感触,一致认为法规草案来自于公众就有了生命,公众参与法规草案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法规的质量,公众对法规孕育过程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建言献策是法规得以健康诞生、有效施行的基本保障。

  在法规草案修改会上,大家形成共识:法规内容不要片面地去追求“大而全”,要转变为注重“小而精”,要向一事一法转变,做到“小切口、大纵深”,注重解决本地的特殊要求和矛盾。结合保定实际和市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意见,与会人员对法规草案逐字、逐句进行了审查、过滤、优化,促进了法规草案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周密性。市人大常委会还及时将法规草案及修改稿报送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预审,注重加强沟通联系,认真听取上级人大常委会立法机构的指导意见。

  在立法推进会上,保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誉峰指出,工业遗产是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研究、加快推进保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立法工作,实现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科学利用和城市功能健全发展的科学协调;要充分挖掘、用活用好工业遗产这一文化品牌,特别是面对雄安新区的建立,要抢抓机遇,加快立法步伐,加快保护步伐,尽早将这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通过组织座谈、专家把脉、公开征求意见、二十多次修改完善,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保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共分为5章40条,从立法目的、普查认定、入选条件、保护利用、经费拨付、法律责任等诸多方面作了详细规定。条例的制定,表明保定已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保定正处于新时代大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就是“强势起步,实干开路”。工业遗产是保定市悠久工业发展历史的积淀,也是保定市人民文化情感回归的路标。立法只是一个起点,工业遗产的保护还任重而道远。(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人大常委会)

栏目责编: 胡丽敏
投稿邮箱: hlm@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