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5期(总第269期)->法治锐评->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罗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只有拥有高度自觉的文化自信,才会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感到自豪与振奋,才能在国际文化竞争和西方文化霸权面前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一切“妖魔化”的攻击,才会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必胜信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以稳健的步伐走向国运昌盛,以厚重独立的民族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来说,其历史使命就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言而喻,增强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回望过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展望未来,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负担起新的文化使命,在践行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之所以能够具有这种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仅缘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且缘于实践的成功、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傲人的成就、美好的前途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增强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中华文化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也是在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互鉴中发展的。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当今世界,任何文明的发展进步都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坚定文化自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中”和“外”的关系,自觉摒弃和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唯洋是举、唯洋是从,另一种是故步自封、盲目排外。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中,要敞开胸襟、放眼世界,坚决摒弃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胸狭隘的民族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大力加强同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广泛借鉴吸收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创新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必须牢固确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足本土,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文化传承中生生不息。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