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7期(总第271期)->红叶->清明之清
清明之清
 
◎孙丽丽

  又逢清明,一场又一场的春夜细雨,让万物清朗明净,春光也明媚起来。

  古人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以叫做“清明”。清明,虽然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但也是草长莺飞的日子。泥土泛着清新的气息,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油菜花开如画卷,柳条在春风里轻摆,如少女在轻歌曼舞,鱼儿在水中绿柳旁悠然地打着圈,泛出涟漪如流光。

  春雨如丝如雾,我似乎看到烟雨深处一枝花斜逸出来。这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个眼睛清亮如露水的小女孩,挎着小竹篮在田野里奔跑着挖野菜,头顶小鸟的清脆叫声,传递出春天的喜悦。远山如烟,布满斑驳绿苔的山谷里,有充满生机的大树和小草,孕育着水分和清新的空气。那个小女孩就是我,当时小小的心灵是那么清明简单。

  唐朝羊士谔曾诗情画意地描写,清明这天走出家门,去青山远村折柳、踏青的情景。“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上巳”,即农历的阳春三月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在《东栏梨花》里告知人们,桃红柳妍,清和晴明,正是人间销魂时,但人生匆然如春光,要珍惜啊!

  江南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青团多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了百余年。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时令尝新。

  一种茶叫清明茶,每年清明时节,采茶女戴上尖尖的竹笠,摘茶树的嫩芽,每芽只拣取一叶,细细的叶芽,从指尖聚到手心,从手心丢进背篓,一天也采不满一小篓。清代《陇蜀余闻》载,蒙顶贡茶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里岁岁入官,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制茶过程任何一步的疏忽,酿出的错都难以挽回。清明茶,在思念故人的节日,似乎在提醒我们要谨慎做人。

  清明时节,总要下一场连绵的春雨,润湿了眼,潮湿了心。昨夜梦见一盏油灯缓缓熄灭了,灯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声音是我远方的姨妈。我恍然惊悸而醒,一早电话询问姨妈病状,不料她刚刚故去,在这清明之际。我的泪水无尽地滑落,姨妈对我的爱像母爱,爱还未来得及回报,她便离去了。这种痛扯着灵魂,道不尽的怆然。

  岁月风尘抹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季节在嬗递,生与死,辉煌与湮灭,一切都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保持清明的心境和康健的体魄,也许是对逝去的灵魂最好的慰藉。清明时节让我感到,生命的意义简单而复杂。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