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0期(总第274期)->红叶->住在手机里的他们
住在手机里的他们
 
◎倪雅凝

  报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个体的日常习惯。‘手机依赖症’下,则是受众群体在手机上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低头族成为一种现象,形成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与颠覆。刷微博、聊微信、看视频、打游戏,互联网‘景观’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沉迷程度,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达到3个小时,这样的‘全球领先’足以引发忧思。”

  手机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又推动着手机行业更新迭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信号不满格、网络信号弱就会有人焦躁不安;如果不看手机,目光便会无处安放。本是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的手机,如今却成了绑架我们的凶手。

  我们需要抵制的不是手机,而是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

  我不禁想到假期去南京旅行的时候,地铁站和游客众多的景点都会有喇叭不间断地播放:“注意脚下,不要看手机。”我第一次听到如此别致、明白的警示语,代替了传统的“请握紧扶手,注意脚下安全”。这样直白地提醒大家不要因看手机而忽略安全,可人们还是置若罔闻。

  旅行时都要时时刻刻玩手机,那么旅行还有什么意义?既然手机里的世界“天大地大”,那么大家又何苦千里迢迢地出来旅行呢?过度使用手机,让人们失掉了情怀,当旅人失掉了旅行的情怀,就成了路人。

  还记得2015年曾一度刷爆网络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可是又有多少人人在旅途,心却依然在手机?旅行在外,他们时刻关注社交软件里其他人的动态,忙着聊天、发评论,抑或是浏览一些无关紧要的短视频。他们无心感受自然,享受旅途,只想到达景点拍照,秀完定位发完朋友圈后走人。旅行,便也只是成为在社交软件里炫耀的工具,再也无关清风明月,无关其他。

  再者,是朋友讲给我的一件事。本以为是盛春之时的一次闺蜜之行,最后却让朋友凉了心。说来并无激烈冲突,只是与朋友同行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看手机,游览时看,回到宾馆坐下来也在看,睡觉之前还在看,全程二人之间的交流除了今天吃什么,去哪玩之类再无其他。朋友说:“十几年的友情竟抵不过手机里的路人甲。”

  过度使用手机,带来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冷暴力。当友人失掉了促膝长谈的亲切,便成了过客。

  总有一些人,他们的手机里一片繁华景象,社交软件、短视频软件来回切换,任凭日落西山月上梢头,依然不愿从手机屏幕上挪开眼,真诚地看着身边的家人朋友,和他们说说话。

  那些住进手机里的人,他们不会注意到每天路过的街道旁的树开了花,他们不会在意偶然听到的动听鸟鸣,他们也看不见公园里孩子们手中旋转的彩色风车。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伴随着今日头条等一系列手机软件整改,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又一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制造话题、无病呻吟的信息被遏制。在今天这个信息冗杂的时代,我们更应不忘本心,让手机回归本位,还给自己本真生活。

栏目责编: 陆京慧
投稿邮箱: ljh@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