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重视法治、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忽视法治、法治松弛则国乱民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幅法治中国的宏伟图景,在神州大地壮阔展开。
科学立法。国无法而不立,科学立法为治国之要务、理政之圭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法工作上更加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开门立法。资料显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至今,已有65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审议稿收到意见达11万多条。从制定民法总则,为民法典编纂翻开关键的“第一页”,到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预算法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法律法规,再到废止劳动教养法律规定……一部部顺应最广大人民意愿、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构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固基石,凝聚起民族复兴的制度伟力。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越来越彰显。市场监管上,不断加强工商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专项行动,深入推动企业恪守诚信;环境保护上,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和清理“小散乱污”企业,并且把好项目环评验收关,从源头上守护青山绿水;食品药品安全上,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监管制度,落实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护航“舌尖上的安全”……严格执法让公民权利落到实处,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均以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各项司法工作都为此而努力。针对司法行政化的问题,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切入点,把司法责任落实到人,谁办案谁负责,倒逼法官检察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办案由“过得去”向“过得硬”转变。2016年,在立案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9.2%,审判质量明显提高;针对权力干预司法的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建立起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不仅为领导干部划定了红线,也让司法人员增强了抵御权力干扰的勇气。
全民守法。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从学龄儿童,到耄耋老人;从“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普法通知书”制度,到各地正在积极推广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二字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法治权威成为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法治氛围日渐浓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为法治中国提供最坚强支撑。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回首五年,法治正在成为13亿多人民的共同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进入新时代,有理由坚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砥砺奋进,必将开辟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法治文明之路,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