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6期(总第270期)->为你支招->沟通 家长与孩子心灵的交流
沟通 家长与孩子心灵的交流
 
◎张洪杰 张 坤

  眼看自己可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这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无疑是开心的事,可随着孩子逐渐懂事,家长们却发现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位来自北方城市的母亲这样诉苦:“孩子16岁了,明明什么都懂,可就是宁愿上网长篇大论也不愿意跟我们多说一句话,还学会了顶嘴,动不动就耍脾气。”其实,有这种感受的家长很多,来自共青团武汉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的一份数据显示: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孩子与父母间“战争”比以前更多了,该热线3月所接听的535个咨询电话中,与亲子无法沟通或沟通不当相关的占到七成以上。下面两个案例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案例一:据《东楚晚报》报道:家住黄冈的钟先生最近特别为上初中的女儿着急。听女儿的班主任说,女儿最近学习成绩起伏较大,情绪有些低落,对同学的态度有些冷漠乖张。钟先生好几次想郑重其事跟女儿谈谈心,但是说不到两句,女儿甩甩辫子就回自己房间里去了。偷看孩子日记,被女儿发现后一个星期没喊他爸爸。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来就抱着他的脖子跟他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现在父女的关系怎么就这么疏远了呢?

  案例二:据《十堰日报》报道:市民周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儿子与自己的一次争执:7月25日中午,周女士中午下班后发现儿子昂昂没有在家,因刚跟儿子大吵了一架,她以为孩子怄气到姥姥家了,就没有太在意。下午下班后,周女士发现儿子仍没回家,打电话给孩子的姥姥才知道孩子并没有在那里。随后,她拨打儿子的手机竟然被设为“呼入限制”。周女士这才慌了神,四处寻找了大半个晚上也没找着孩子,一家人急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在周女士的求助下,昂昂所在中学的班主任发动班上的同学到处寻找,结果在源园公园附近的一个网吧里找到了他。原来,因不愿上培训班,昂昂出走前一天晚上被妈妈骂了一顿,母子俩为此一晚上没说话。第二天早上,上班前妈妈再次提上培训班的事,昂昂非常反感且生气,便与妈妈大吵了一架。周女士上班后,昂昂约了一名同学到网吧上网直至深夜,随后到其爸爸公司附近的一个楼道里坐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俩人仍不想回家,经过商量后又进了源园公园附近的一家网吧,最终被老师和同学找到。

  现实生活中,像这两个案例中因家长无法与孩子沟通而产生隔膜、代沟的现象其实有很多。孩子不听话,不愿意跟父母说话,甚至对家长撒谎等等,都是家长与孩子沟通效果差的表现。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长那里。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如有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当长大了又觉得孩子就应该懂事。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就把气都撒在孩子身上。孩子从小都是饭来张口,等他们长大了怎么能要求孩子主动下厨房做饭做菜、洗碗擦地呢?孩子从小就不知道做好的饭菜要让老人先吃,等他们长大了还是不懂孝敬老人。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少,久而久之让孩子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有的孩子会通过经常闯祸来吸引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注意,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叛逆的性格。这种恶性循环,对孩子的危害很大。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太强,把孩子作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孩子提出种种要求,比如要孩子考高分、有特长等等。把自己对名利的追逐转嫁到孩子身上,很少和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

  还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尊重,没有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当孩子跟家长说话时,家长说:“忙,没空跟你谈这些。”“去,现在别烦我。”……这样不尊重孩子,怎么能指望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呢?

  与孩子正常、顺畅交流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用多说的,它是防治孩子早恋、网瘾、厌学等非理性行为,改善亲子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家长需要特别关注的方式。交流沟通的目的就是家长和孩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见解、意图等告诉对方,以便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融合,进而改变孩子的非理性行为,改善亲子关系。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平等对待孩子,切莫武断和粗暴。在与孩子交流中,要在人格上与孩子真正平等,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这里的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家长放下长辈的架子,不要对孩子动辄发号施令;二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千依百顺。前者没有尊重孩子的性格,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后者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和任性的性格。家长应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误时宽容对待,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也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长辈,把孩子作为成人的附属品,孩子就会变得保守、胆小、被动和听话。李开复说:“这种孩子在30年前的企业很受欢迎,但是今天已经过时了,我们今天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的、乐观的,是能够信任父母、能够彼此倾诉、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人。所以,我做爸爸的总是告诉自己要放下架子,像一个朋友一样,拿出时间跟孩子疯玩,让孩子有话都跟我说。”

  另外有一点往往没有引起一些家长的注意,那就是以武断和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显然是不可取的,特别是15岁以上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敏感时期。许多父母不懂得什么叫青春期,对自己的儿子、女儿进入青春期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一旦发现孩子有了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时,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这样做,势必会将事情搞僵。就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谈恋爱这件事来说,尤其是发现自己的女儿在谈恋爱,有的父母就好像是遇到了洪水猛兽一般,他们不知所措,于是就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妄图加以阻止。硬的办法是勒令他们不准来往,或者又打又骂;软的办法是偷听电话、偷查短信、偷看日记等等,这些做法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仇恨。如果家长能将心比心,换位想一想,假如当事人是你,别人也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你,偷听你的电话,偷看你的日记,你会怎么样?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谁不是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为什么不能够理解你那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对待这样的问题要冷处理,要谨慎,要疏,不要堵。要用正、反两方面的实际例子来开导孩子,千万不要讲空洞的大道理,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告诉孩子:爱情,婚姻,迟早会降临到你头上,但不是现在,现在的任务是学习。

  二是尊重孩子,切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按照自己的意图为孩子设计人生,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早早地便让孩子参加很多课外学习班,学钢琴、学电脑、练游泳、学奥数……给孩子增加了很多的负担,把孩子变成笼中的小鸟,变成家长意志的执行者,无形中剥夺了作为发展主体的孩子的自主权。父母为孩子规划人生本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父母的动机多是为了望子成龙,家长的功利目的加上虚荣心,往往扭曲了为孩子着想的真意,也由此引发了家庭教育的矛盾。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爱孩子不是过多地干涉孩子,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锻炼他们的能力,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三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学会主动沟通。在沟通中,许多时候听比说还重要。不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忽略了听的重要性,特别是听到孩子谈论一些自己认为错误的观点和行为时,便迫不及待地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立即加以限制和制止: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于是出现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现象。这样是很难达到沟通效果的。倾听并非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思考,要与孩子发生互动。通过倾听,往往可以诱出孩子一串串心里话,使得沟通变得容易;通过倾听,家长可以从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使沟通变得更加顺畅;通过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关爱和自身的价值,使得沟通进行得更加深入。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与人进行沟通的水平较差,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与孩子交谈中提高孩子的沟通水平。首先,家长应创造条件,主动、经常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交流中家长应以身作则,遵守谈话的规则,给孩子树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沟通的技巧。其次,家长应让孩子有更多说的机会。家长可以让孩子谈一谈学校的生活,说一说今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说一说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说得好,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使孩子更乐意与家长沟通。

  四是家长要赏识孩子,学会换位交谈。因为容易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所作所为,所以往往不轻易将赞扬给予自己的孩子。与孩子“谈不来”的家长十有八九说不出自己孩子的长处,而对子女的种种“不是”却能娓娓道来。其实,道理很简单,有谁会愿意与一个并不赏识他的人交谈呢?孩子更需要鼓励,孩子更需要表扬,如果我们不是以成人的标准,而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的闪光点,有许多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孩子得到了肯定,他们会更加的自信,也更加乐意与家长交谈,沟通水平也就会自然的提高。

  在与孩子沟通中,学会换位交谈也很重要,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他们的谈话方式,他们的思维、想象,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都与家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交流过程中的倾听、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影响了孩子与家长沟通的顺利进行。因此,家长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角色思考问题,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充分去体验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到“童心未泯”,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