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芳代表:加大对京津冀重点城市清洁能源保障力度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重点城市在调整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从去年河北省会石家庄和河北省其它一些地市情况看,天然气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清洁能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天然气供应保障力度,在京津冀区域气源建设、天然气管线设施和应急储备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同时,统筹区域环境容量,形成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有效激励机制,实现能源、油品和车辆供应标准“三统一”,尽快建立跨省区域的协作制度、落实责任。
二是以特高压建设延伸至河北南网为契机,在电网沿线城市特别是河北省会石家庄建设特高压变电站,增加城市电力配给,实现燃煤电厂压电减煤。
三是对京津冀重点污染防治城市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相应调整,在资金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继续延续对口帮扶机制,并将河北省会石家庄纳入“2+26”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与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同等享受“2+4”协作政策支持。
周松勃代表:医疗重点下沉推进分级诊疗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分级诊疗。我国现有医疗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两极分化”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能够扭转当前不合理、不均衡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有利于有效盘活存量,激发各级卫生机构的动力和潜力,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医疗资源下沉和人才培养。
建议,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更多全科医生能够坐诊于基层医院,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逐级下沉,弥补分级诊疗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缺失,这样既可以极大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又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方便百姓就近就医。人才培养要针对全科和家庭诊疗模式特点,切实培养一批适应基层卫生服务实际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从评价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向基层医务工作者合理倾斜。
张青彬代表:见义勇为应实现全国性立法
据了解,全国性见义勇为立法工作已经开展20多年,研讨、调研和征求意见已进行过多次,每届全国‘两会’都有代表和委员呼吁全国立法。目前,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陆续出台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法律法规,有的都进行了两三次修订。遗憾的是,见义勇为还没实现全国性立法,使得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在执行上不够完善。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出台了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法律法规,但是各地对见义勇为的认定、奖励和保护规定并不统一、也不全面。
为避免让见义勇为者陷入法律争议、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境地,建议国家尽快统一立法,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明确财政列支经费,从各方面切实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让见义勇为人员得到最大程度的鼓励,形成良好导向作用,激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敢为,使道德风尚进入良性循环。
侯二河代表:加强农村污染物治理
污染物处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50%,而污水处理率仅在10%~20%之间。许多农村依旧缺乏垃圾、污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设施,农村污染物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村里村外生活垃圾、禽畜粪便随处可见,塑料袋散落在田间地头,污水直接排入农田和江河渠道,直接污染河流、土壤以及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滞后,基层财力无力承受垃圾处理费用。
建议加大对农民环保知识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环境的意识。理顺农村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处理管理体系,探索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统一管理体制,鼓励采用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与 “分户、联户、村组”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大财政投入,畅通融资渠道。出台刚性政策,补齐农村污染物处理设施滞后短板。
张东河代表:特色小镇要注重保护传统文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运而生。虽然特色小镇在推动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很多小镇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如定位不精准,产业缺乏融合,产品缺乏创新性,人才缺乏导致发展动力不足,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缺乏统一认识。
如何才能让特色小镇焕发出持续的生命力?建议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保护好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创经济,让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同时特色小镇的价值不仅是保护特色文化,还要创新性地弘扬特色文化,最终推动文化与社区、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转变。要以历史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软文化为基础,结合古村落传统家风文化,开发中不一味追求规模、粗放式开发,本着因地制宜、朝着小而精、紧凑型、集约化良性发展。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