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8期(总第272期)->法治锐评->家庭作业这本经,得往“愉悦教育”上念
家庭作业这本经,得往“愉悦教育”上念
 
◎王彬

  不留作业和提高成绩是否矛盾?沈阳铁路第五小学用34年实践给出了近乎完美的答案。当众多家长奔跑在课外辅导班、为陪孩子写作业而焦虑时,这所小学三任校长坚持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实施愉快教育改革试验,学生在兴趣引领下高效融入学习,在愉快教育理念下减负提质。(3月14日《半月谈》)

  教育减负最近又成了一个舆论热词,其在两会上也被反复提起和探讨。不过,我们要知道,教育减负要想真正有效果并长期保持下去,其目标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生活轻松起来,还应该有学生学习质量和自身能力的相应提升,两者兼顾,教育减负才有意义,若顾此失彼,只会陷入另一个现实怪圈,伤害的还是学生,也会刺痛我们的教育。

  而这两者若要兼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减负,除了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之外,关键还是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相应认同并进行积极的行为响应。

  可现实是,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很难以将教育减负彻底有效地落实下去。一方面是教育制度的固定限制和现行教育竞争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就是他们潜意识里认定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和学习质量、实际能力提升这两方面是不可调和的,是实际对立的,觉得一旦放开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成绩是难以顾及的,而学生的情操以及各种能力的扩展和提升倒成了一直忽略的方面。相比而言,后者才是教育减负最直接的拦路者,毕竟观念引发焦虑,观念影响行动。

  就现实而言,后者的这种思路是需要及时疏解的。坚持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疏解样本。

  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其不仅是把作业减负那么简单,还有一个较为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具体行为落实。比如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各种微型课程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而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一旦得以实现,继续执着于固定知识的家庭作业自然就成了鸡肋,如此便可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学生的品格和其他能力进行一个扩展和提升,所谓的兼顾,所谓的减负,都是顺理成章之事。

  还有,最近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鲁圆愿老师在家长群中发布了这样一则通知:“三月周末无作业、让学生出去玩。”当然,不能随意玩,是有计划有检查的在玩乐中学习。这不仅能让孩子亲近自然,也能陶冶情操,缓解焦虑,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说白了,只要路径正确,方法得当,学生是能够在愉悦和轻松中高效学习的。这种状态一旦形成,教育也算能回归最纯粹的模样。很多不能兼顾的东西都可以兼顾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童年,都会成为现实。

  34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和亲近自然尽情玩乐的周末作业,这两种家庭作业其实是扩展性和开放性的,实质上是在保证所学习的固定知识得到兼顾的情况下,追求一种自然宽松的学习状态,称其为“愉悦教育理念”恰如其分。让学生带着脑子,带着学习,进行高效的、有价值的学习,这种“教育减负”应当积极追求。家庭作业这本经,就得往“愉悦教育”上念。

  其实这样的教育模式以及相应探索,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家庭方面也应该成为主力。期待更多家庭和学校,打破固有思维,树立愉悦教育的现实理念,给孩子真正绚丽多姿又有滋有味的童年,回归教育的纯粹本质。

栏目责编: 白玲岩
投稿邮箱: bly@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