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为位置:公民与法治电子版->2018年第12期(总第276期)->调研之窗->曹妃甸协同发展新区建设的突破口与对策研究
曹妃甸协同发展新区建设的突破口与对策研究
 
◎刘玉芳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城市最密集、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梳理曹妃甸协同发展新区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困难,找到新区建设的突破口与对策措施,对曹妃甸乃至河北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曹妃甸协同新区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一、跨区域协作机制尚未有效运转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成首钢搬迁,中石化、汉能集团、华润电力等大型企业在曹妃甸建厂,提高了曹妃甸的工业实力,但在教育科研、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却起步缓慢,远不能达到曹妃甸长效发展的需要。

  出现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在曹妃甸区域合作中,行政强势而市场弱势,产业聚集与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作机制还未健全。从水平层面来看,缺乏曹妃甸与周边区域共同关注的重大项目和重大议题的平等协商和谈判机制;从垂直层面看,没有一套高于行政区划、能进行统一协作、统一规划的仲裁体系。另一方面,北京和天津两市在协作中的空间集聚效应仍大于扩散效应,极化效应较大,区域的辐射带动机制不健全,尚未真正形成合理分工、共赢发展的局面,使曹妃甸的吸纳与承接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二、产业培育和承接力度不够

  目前,曹妃甸工业建设主要围绕在大型项目上,第二产业比例过大且内部产业链延伸度较差,产品多处在产业下游,附加值较低。从产业升级层面看,在第一产业中,本地农场虽已实现机械化,但普遍经营粗放,农场间缺乏有效协作,粮食深加工尚未形成产业。此外,代表地区发展水平的服务业层次较低,第三产业过度依赖港口运输,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有效开发,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急需调整。

  三、港口对协同发展支撑不够

  在曹妃甸,目前从事港口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偏多,既有首钢、华能等央企,也有省建投、开滦、河北钢铁等省属非港口企业,还有省内港口运营的三大龙头公司——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集团股份公司以及曹妃甸港口公司。由于港区投资运营独立实体众多,一是导致投资趋同、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降低了曹妃甸港口的整体运营效率,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二是港区股权分散,很多项目为外地货主企业主控,削弱了本地港口公司的掌控力和话语权,当地政府难以进行有效调控。

  四、物流发展水平与协同发展要求相对滞后

  首先港口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物流业发展规划不配套,铁路、公路虽具雏形但线路、功能单一,迁曹铁路主要运输煤炭、钢铁,集装箱码头泊位少,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建立。其次,港口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快,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没有实现物流整体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化,制约了港区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五、人才资源紧缺制约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

  随着曹妃甸高速发展,人才聚集现状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对人才资源层次和结构上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军人才、高端科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工人的缺乏,制约了曹妃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首先,区域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服务机构不健全。与发达区域相比,曹妃甸在工作生活环境、产业集群程度和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从而造成现阶段对人才的吸引和承载能力较弱。其次,人才聚集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力量,专业的组织机构体系尚未形成,区域各类组织的文化底蕴较为薄弱,人才资源的市场体系还未确立,人才资源管理粗放。

  六、环境问题仍然制约协同发展深度推进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曹妃甸发展中也要高度重视环境问题。目前,大型企业在各自内部建立循环体系,企业间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有效形成;而政府过于依靠企业自身减排系统的建立,对废物处理与利用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能力不足。

  曹妃甸协同发展新区建设的突破口与对策措施

  一、推动跨界管理机制构建,实现同城一体化战略突破

  2015年以来,曹妃甸区强力推进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建设,全力打造先行先试的典范。支持政策不断实现新突破,协同发展示范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京冀两地搬迁企业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实,京曹两地同城化服务取得积极进展。对于曹妃甸而言,要以曹妃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容缺审批,确保缺有时限、补有节点,审批快捷、完善及时。积极推广联合审批和“三级平台、两个代办”试点经验,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探索“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互联网+微信”互动机制,用政府“减法”换取企业发展“乘法”,争创一流的办事效率,高效促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三地公共服务实现协同。中央从顶层设计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部署,也为曹妃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主动作为,提升曹妃甸公共服务水平,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一是要转变思想意识,积极主动疏解优质公共资源。曹妃甸在与京津的合作中要转变思想,变“被动输出”为“主动疏解”,积极主动承接疏解的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对具有环京津或近京津地理位置优势的,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和支持,如优先审批项目用地,争取配套资金新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采取奖励措施吸引并留住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适时推广统一的医保政策,扶持疏解出的公共资源在曹妃甸落地生根。在医保协同方面,需要加强与京津医疗保险制度对接,从制度设计的源头上解决异地医疗带来的各种问题,逐步统一规范曹妃甸参保人员类别、统筹层次和医保体系,完善医保基金模式,为三地医保的无缝对接打好制度基础。

  二、加速港区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发展掌控力和竞争力突破

  港口是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前沿和龙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示竞争力的支点。目前,曹妃甸港区现有和规划建设中的独立港口实体8家。运营主体数量的偏多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分割发展、无序竞争”的现象十分突出,直接减弱了港口资源的配置效益与政府的调控能力。建议以市场作为决定性调节机制,以龙头企业的管理运作、项目建设为主要路径,以政府的统筹协调为基本保障,推动港区企业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有序协作。首先,依照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现金收购、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途径,对港内运营企业股权重配,明确主导地位,提升龙头企业控制力,推进曹妃甸港口股权整合;其次,加强港区内相同货类经营企业的业务协作,使竞争关系主体转化为利益共同体,推动有序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同时鼓励错位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科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绿色发展突破

  曹妃甸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估当地资源环境容量,评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具体包括:通过调整投资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行政手段,大力引进和培育环保产业,引导现有企业自觉向循环经济的方向转变,同时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企业间循环经济连接,打造园区循环经济系统。通过组织民众参观定期开放的再循环工厂、鼓励社会组织普及宣传等形式,加强本地环境教育,吸引民众广泛参与,为建设循环经济奠定社会基础。政府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充分发挥本地区华北理工等高校科研力量,同时借力京津,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的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与合作。

  四、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实现本地化产业网络体系突破

  把产业聚集作为曹妃甸示范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打造新型工业化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曹妃甸跨越崛起构筑极具活力的产业支撑。建议曹妃甸在今后发展中,一要全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严格项目管理服务,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快、建得好。二要强化精准招商。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精准对接全市重大活动,精准接洽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民企,以开放招商的成效,蓄积区域发展后劲。三要提升本地企业市场竞争力。本地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注意适时调整组织形式与联系形式,以适应市场需求主流;通过本地企业间的横向与纵向合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利用本地传统优势工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化,提高综合实力,打造完整产业体系。

  五、完善物流体系,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新突破

  发挥组合运输优势,大力推进港口海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加快形成以水铁、公铁、水陆联运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港区为龙头,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布局建设现代大型综合货运场站、集装箱多式联运堆场和连接各种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

  倚重天然地域优势,建立本地交通部门合作机制,统筹协调铁路、公路、水路不同管理部门,确保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有效分工、高效衔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盘考虑、协调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以及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加快集装箱车辆和箱型的改造、升级与更新,加快集装箱专业站点建设,加快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普及,助推集装箱产业快速发展。

  六、创新区域人才制度体系,实现人才需求新突破

  曹妃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点,要想充分发挥其区位、港口、资源、市场、产业、成本、政策以及环境优势,就必须有效聚集、管理和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创新人才制度体系。以政府行政部门为主导,公共服务类组织为拉动,主导产业和核心企业为吸引,在三方力量交互作用下吸引一批人才向曹妃甸聚集。曹妃甸需要搭建多种形式的引才、育才平台。此外,还需营造新区宜居环境,加速基础设施的修建,着力完善教育、医疗卫生、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配套设施,提高人才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落实对人才进驻后的各项保障;建立人才测评体系,完善人才信息中心,规范管理人才资源,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科学制定人才引进措施,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与人才培育平台,努力构建人才服务的“软环境”。

  七、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实现京津冀复合型旅游模式新突破

  旅游协同方面,曹妃甸可在三个方面深化创新探索,一是旅游交通方面,曹妃甸应争取更多的旅游项目加入北京旅游地图,把曹妃甸旅游景点通过线路与京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身边的旅游交通图,利于形成一体化旅游市场。二是旅游消费方面,曹妃甸应利用旅游现代化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全区旅游现代化。三是特色群旅游产品的推出创新方面,应积极开发特色群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话语权。

  曹妃甸需要整合本地旅游资源,将工业旅游与自然旅游、人文旅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复合型旅游线路,充实旅游项目,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建设不同档次接待设施,形成高低搭配、层次多样的旅游产业布局,扩展潜在客源,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搭载多种媒体平台做好宣传,同时注重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与休闲娱乐项目,形成新兴增长点,延长循环经济产业链。(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协同发展研究院)

栏目责编: 胡丽敏
投稿邮箱: hlm@hbr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