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河北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坚持依法铁腕治污,2017年筹集省以上大气污染治理资金85.37亿元,制定“1+18”政策体系,开展7个专项行动,并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整治散乱污企业10.8万家。即便力度如此之大,目前河北省仍有6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处于全国后10位。据测算,河北省落实2017—2020年重点领域治理任务,还需政府出资732.8亿元,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投入面临巨大困难和压力。
一是减排扩容难度持续加大。偏重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仍将处于高位水平。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推进清洁取暖制约因素日益凸显,污染减排空间持续收窄。二是基层财政压力不断加大。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但长期以来,河北省人均财力水平一直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位。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河北省财政收入增长从高速转为中低速,财政支出持续刚性增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特别是基层财政十分困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压力较大。在县级财力主要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情况下,基层财政持续加大投入难度越来越大。
建议国家充分考虑河北在环境质量改善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给予河北更多的支持。一是恳请国家将河北省沧州、邯郸、邢台市纳入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范围,支持三市开展清洁取暖相关工作。同时,与其他试点省份相比,河北省试点治理内容多,资金投入大,建议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省试点城市资金支持力度。二是恳请国家加大对河北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的支持力度。张承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水源涵养区的核心区域,特别是张家口还承担着2022年与北京共同举办冬奥会的重任,按照京张联合申报2022年冬奥会时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2022年张家口赛区PM2.5浓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秦皇岛承担着中央暑期办公等重要任务。张承秦虽然不是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但同样承担空气质量改善硬性任务,恳请国家进一步给予河北省资金倾斜。 |